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2022年, 第1卷, 第5月下期 刊出日期:2022-05-15
  

  • 全选
    |
    专题
  • 祝成林 褚晓
    教育与职业. 2022, (5月下): 5-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渐成学术热点。通过对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其研究可归纳为互动关系、动力机制、多元功能、现实困 境、经验引介、路径创新六个关键主题。已有研究呈现出主题丰富且备受关注、密切联系我国农业 发展政策、研究方法初步呈现多元化趋势等特征。未来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研究,建议创新面 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理念研究,加强新兴职业农民培育研究,完善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实习 研究,推进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 聂玉霞 汪圣
    教育与职业. 2022, (5月下): 12-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推进农村社区教育不仅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也是乡村振兴战 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在调研山东青岛市、潍坊市、泰安市基础上,梳理了三地农村社区教育 的实践理路,发现农村社区教育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即发展空间失衡、理性认知和参与不足、工作队 伍人员匮乏及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数字化发展较为落后、教育评价体系尚未成熟等。为此,应基于 政策供给和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强化教育理念和内生动力,积极进行人才引进和培训,提供数字化 平台和技术,完善评价体系等,多措并举以优化农村社区教育。
  • 研究与探索
  • 陈夏瑾 潘建林
    教育与职业. 2022, (5月下): 19-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类型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多样化人才的重要举 措、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新时代助推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文章在深度分析 职业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及现实逻辑基础上,明晰了职业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 包括赋能乡村振兴的社会价值、赋能人才振兴的育人价值、赋能职业素养与人格精神的德育价值、 赋能稳就业促创业的就业价值,进而提出聚焦“做大共富”,奏响党政校社协同育人“协奏曲”;构筑 “职普融通生态圈”,做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压舱石”;打造“城乡融合共同体”,按下高素质人才 培养“加速键”,以此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在助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落地生根、行稳致远。
  • 胡国友
    教育与职业. 2022, (5月下): 27-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指向。作为我国普及 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增强中等职业教育适应性具有鲜明的时代要 求。但其内部存在办学条件不完善、办学规模不稳定、类型特色不鲜明的问题,外部面临基础地位 不牢固、发展环境不匹配、体系衔接不顺畅等挑战,急需有关各方协同应对。在地方政府层面,应着 力巩固中职基础地位、落实政府举办主责、引导产教融合共生。在教育行政部门层面,应着力优化 体系建设、强化标准引领、深化评价改革。在中等职业学校层面,应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深 入推进办学育人模式变革、全面推进与深化学校内涵建设。
  • 燕珊珊
    教育与职业. 2022, (5月下): 34-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学校推进岗课赛证融通,需找着力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发挥其综合育人功能。从 实现层面上构建以“岗”促教的实践教学机制,以“课”促改的“三教”改革机制,以“赛”促学的学习激 励机制和以“证”促训的人才评价机制。从推进层面上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出发点,重构课程体系;以 课程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三教”改革;以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以职业技 能证书为落脚点,构建育训并举的人才体制;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一体化设计为突破点,促进多 要素的全方位、全过程融合,真正培养出一批具有复合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 教育管理
  • 严历 张红 魏红梅
    教育与职业. 2022, (5月下): 42-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教国际联盟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迈向国际化征途的新样态。文章揭示了职教国际 联盟协同治理的内涵,对SFIC协同治理模型及其适切性进行了阐释。同时,围绕SFIC模型的起始条 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与协同过程对职教国际联盟协同治理的现实困囿展开探讨。针对职教国际 联盟协同治理的主要困境,从三个方面提出联盟协同治理推进方略:催化与维持协同动机,激活协 同治理的初始诱因;完善与落实协同条件,保障协同治理的行动过程;归总与审视协同结果,反哺协 同治理的持续循环。
  • 于倩
    教育与职业. 2022, (5月下): 49-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资历框架是一个国家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基本制度体系。以国家资历框架为 基准,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标准体系,是区域性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重心与实施的依据。研 究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学分银行制度及其标准建设的先进经验可知,区域性学分银行标准体系构建 的重点是基于国家资历框架顶层设计,在地方行业能力标准、认证能力单元、书证融通课程体系、先 前学习成果认证、数字化资历名册、质量保证与评价等方面,探索具体的学习成果转换路径。
  • 施星君 余闯 毛海舟
    教育与职业. 2022, (5月下): 56-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本科学位制度设计应遵循其独特的学理特征与逻辑,其本质依据是人才培养定位。 目前我国学士学位类型主要有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但对于职业本科而言均存在不适用性。应 立足学位内涵的双元属性,坚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设立应用学士学位类型。面向职业 本科的应用学位设置应遵循坚持职业能力导向、技术与技能相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三大原 则,设置思路是:加强理论体系建构,厘清应用学位设置逻辑;规范学位授予标准,健全学位资格评 估机制;加强促进政策供给,强化学位制度法律保障;搭建新型资历框架,打通职业人才发展通路。
  • 刘英霞
    教育与职业. 2022, (5月下): 62-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建设技能型社会要求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素质结构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要求技术技 能人才具有较高技能水平。文章构建了技术技能人才要素模型,并提出了技能型社会背景下技术 技能人才培养路径:落实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 展,促进学生有效积累专业知识和锻造专业技能;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深化评价改革,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张立场 马国峰 邢志东
    教育与职业. 2022, (5月下): 66-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中职“三教”改革的内涵与现实困境,文章认为技能大赛全员化视角下中职“三教” 改革的价值意蕴是以赛促教,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以赛促学,引领中职教材改革;以赛促改,推 动教学方法改革,并提出技能大赛全员化视角下中职“三教”改革的实施路径:基于技能大赛全员 化,引领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基于技能大赛全员化,加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鲜明的教材建设;基于 技能大赛全员化,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 姚圣卓 王传涛 金涛涛
    教育与职业. 2022, (5月下): 70-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界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 构建包括“创新创业活动硬件设施平台、创新创业社团平台、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孵化 平台”的“四位一体”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保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设与运 行,应建立配套的制度与机制:国家层面加强统筹设计、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构 建基于平台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 成人教育
  • 江颖 祝长龙 任小倩
    教育与职业. 2022, (5月下): 76-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提升老年人的数字化学习适应力,对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实证 调研发现,老年人对数字化学习地点、学习途径、学习设备、资源获取途径、内容类型、资源形式、学 习时长、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均有一定偏好;视力障碍和缺少互动成为学习障碍;不同性别、不同层级 学习区域、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在数字化学习适应力部分指标上存在差异;老年人数字化学习内外部 适应力均与数字化学习评价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应进一步增强老年人的数字化学习素养,开发 便利的数字化学习操作平台,丰富老年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推进线上线下学习体验融合一体化。
  • 陈艳红
    教育与职业. 2022, (5月下): 84-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农民在农村现代化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主体作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文章结合专项 调研成果,分析了开展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新 型农民职业培训质量的提升,推动乡村人才和产业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添动力、增活力。
  • 课程与教学
  • 袁维坤
    教育与职业. 2022, (5月下): 91-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将课程改革确定为新时代高职教育“三 教”改革攻坚行动的主攻方向。项目课程是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范式。基于系统论推进高职 项目课程建设,应遵循整体性原则,由面到点,汇聚各类要素促进项目课程建设,以点促面,结合各 类项目提升项目课程质量;把握动态性原则,运动发展,持续性转化产业行业技术技能,积极消化, 阶段性固化项目课程建设成果;要贯彻结构性原则,纵向分层递进安排教学内容,横向关联把控教 学内容衔接。
  • 唐小燕 常兴治
    教育与职业. 2022, (5月下): 97-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院校实训体系应随产业转型升级动态调整,对接职教高质量发展需求。高职院校软 件技术专业群 Web 实训体系存在课程间项目孤立,缺乏系统性;新技术融入不够,缺乏先进性;企业 参与受限,缺乏动态性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从设计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三个层面重新设计Web实训 体系架构,强化“岗课赛证”融通的 Web 实训教学内容重构。在 Web 实训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模块 化实训指导,提升教师实训改革意识;职场化实训内容,提升学生实训作品质量;“岗课赛证”深度融 合,对接学生未来发展。
  • 交流平台
  • 谷献晖 涂凯迪
    教育与职业. 2022, (5月下): 103-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院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发 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力量分散、形式单一、部门分立等状况,应 立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实施“线场思政”改革,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通过“一格局、三体系、三结合”,构建学校“大思政” 工作格局,形成以思政专员为引领的思政队伍体系、以实践教学为抓手的思政课程体系、以校企协 同为导向的课程思政体系,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思政课与思政工作相结合、学校思政教育 与企业思政教育相结合;构建“一会议三平台三创新”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将培养德 技双强的新时代高职生落在实处。
  • 温雷雷
    教育与职业. 2022, (5月下): 107-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既是相互独立的教育生态系统,又同为高职院校教育生态 系统的子系统。要推动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生态共建,实现生态平衡,需要加强学校思政教育与 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实现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生态要素共享,完善创业教育平台建设,营造浓 厚的创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