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2022年, 第1卷, 第6月上期 刊出日期:2022-06-01
  

  • 全选
    |
    研究与探索
  • 段晓聪 曾绍玮
    教育与职业. 2022, (6月上): 5-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是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供给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肩 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就业创业、传承工匠精神的重任。职业教育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有利 于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服务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教业融合和营造技 能成才的社会氛围。从机制层面来看,职业教育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多元化办学机制,打造中 高本贯通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校内外协同的社会服务机制,为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人才供给 保障。从实践层面来看,职业教育要以提质培优、增强社会适应性为发展目标,以推进区域协调发 展、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创新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及开发多元化教育资源为路径,为实现社会的 高质量发展增值赋能。
  • 马力 郑玉华
    教育与职业. 2022, (6月上): 13-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育评价一直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而增值评价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前沿的教育评价方 式。在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增值评价,可以通过探索增值评价的有效应用破解 职业教育评价难题,通过精准评估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真实反映学校办学绩 效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增值评价需要在方法上坚持科学量化原则,在 内容上坚持知能并重原则,在过程上坚持动态评估原则,在价值上坚持面向全体原则。要立足发展 实际,构建增值评价指标体系;要整合数据资源,建立学生数据收集平台;要加强政府规划,健全评 价制度保障体系。
  • 房亮 孙翠香 李海斌
    教育与职业. 2022, (6月上): 21-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助力返贫防治是农村职业教育本质使然,也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实践导向。加强农村职业 教育与返贫防治对接,可有效化解贫困代际传递与贫困反弹常态化顽疾。从内在逻辑层面解读,农 村职业教育助力返贫防治以培育技术技能人才为逻辑起点,以服务三农、推进乡村产业进程为逻辑 内核,以提升“人”的核心发展能力为逻辑归宿,总体呈现双边适配、互通共融的逻辑形态。从现实 问题层面分析,产教脱节、办学滞后、治理分化、资源短缺是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助力返贫防治的突出 梗阻。由此,提出以制度赋能焕发职教返贫防治活力、以产教协同发挥“1+1>2”联动效应、以多元 共进形成职教返贫防治“共同体”、以资源共享搭建远程职业教育“桥梁”四条实践路径,助力农村职 业教育提升返贫防治效能。
  • 李雪 滕达
    教育与职业. 2022, (6月上): 28-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院校智慧教育服务生态体系作为信息化 2.0 时代促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根本 举措,能够深化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融合程度,形塑全流程、全覆盖、全方位的职业教育服务市 场。信息化2.0时代,高职院校智慧教育服务生态体系具有教学空间立体性、决策客观性、资源一体 化特征,结合信息化2.0技术优势,可从打造智能教学空间、优化教学决策服务、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建立主体协同机制角度出发,构建科学、优质的智慧教育服务生态体系。
  • 教育管理
  • 王翼飞
    教育与职业. 2022, (6月上): 35-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高 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育类型担当、适应产业升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成了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职 业教育的时代诉求。应对新要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务必围绕改革维度、实践指向、发展保障等 育人导向元素实施创新与实践,通过破解职业教育的纵横发展通道、产教融合机制、课程与教学 供给、学生主体性激发、管理与运控保障等关隘,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宋依蔓 刘影
    教育与职业. 2022, (6月上): 40-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多元主体协同为导向,加强高职院校质量保障机制建设,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 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外部性理论、博弈理论等理论的指导,推动多元主体协同 构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应加快完善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机制、教育质量内部管理机制、教 育质量监督反馈机制、教育质量改进机制等,并从健全多元主体协同的教育质量管理组织和制度、 搭建教育质量保障多元协同治理平台、强化多元主体协同的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落实高 职院校质量保障机制建设的优化路径。
  • 林少芸
    教育与职业. 2022, (6月上): 46-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广东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配置布局和专业设置有较大影响。为 了促使广东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融合发展,文章对广东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的适配性进 行了分析,发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错位,各区域内部特征差异明显。因此,建议提高 人才供给总量与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匹配度,确保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对标战略性支柱产 业集群,巩固提升重点专业,对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设置新专业集群。通过调总量、调结构、“双 对标”等改革措施来提高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配性,助力广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黄小东
    教育与职业. 2022, (6月上): 51-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是机械工业“十四五”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建立 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机械工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环节。职业教育肩负着为机械工业高 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要素的重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适应机械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由“伴随 性服务”向“前导性服务”升级;在人才培养标准上要推动培养规格上移,对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制 定行业职业标准;在人才培养理念上要结合产业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大力培养以高 层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主体的机械工业人才队伍,切实增强职业教育服务机械工业产业基础 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能力,加快建设机械工业现代化产业体系。
  • 教师与学生
  • 尹克寒
    教育与职业. 2022, (6月上): 57-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的认定与培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随着新兴产业、新 兴行业、新兴职业的不断涌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应呈现出独特的时代印记、浓厚的 家国情怀、显著的产业特色、鲜明的匠人精神等特征。同时,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 建设存在的标准认定不统一、育训体系不协调、实践保障不完善、考核激励不显著等问题,建议实施 统一的专业能力标准体系、创建“点—链—面”式育训格局、多主体构建实践保障体系、创设单独的 考核激励体系,以提升“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水平,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刘申
    教育与职业. 2022, (6月上): 62-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三体型”教师团队即教师本体、学术研究体和技术技能体“三体合一”的教师或教师团 队。“三体型”教师团队的提出既在实践层面实现了“双师型”教师的初衷,更在理论层面丰富了多主 体协同育人新模式,且契合教师专业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三体型”教师团队 建设可通过项目拉动、团队推动、机制牵动、文化融合带动来实现,弥补“双师型”教师新技术和企业 实践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陈艳 王海岳 姜乐军
    教育与职业. 2022, (6月上): 67-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行动者中心制度主义视域出发,认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评价存在价值理念先 进性不够、评价方法全面性不够、评价标准个性化不够以及评价主体专业性不够等诸多问题。对 此,文章提出在理念上要注重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相兼顾、在方法上要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 结合、在标准上要注重类别层次与岗位特点相统一、在评价主体上注重专业性和多样性相融合等优 化策略,以期改进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课程与教学
  • 高丽娟 刘晓
    教育与职业. 2022, (6月上): 73-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学成果奖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标。通过对2021年12个省份775项中等职业教 育教学成果奖的统计,发现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为国家级、省级重点中职学校,教育研究机构 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六成以上为领导,一线教师以“专家型”教师为主;改革的主 题聚焦人才培养模式,东部地区以综合类改革为主,中西部地区依托学科进行改革。未来推动中等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从坚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多样化着手,丰富成果表现形式,界定成果评定范 围,兼顾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综合素养提升。
  • 丁洁 童元松
    教育与职业. 2022, (6月上): 80-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目前,高职院校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教育理念 偏颇,忽视教育公平性;资源缺乏层次,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静态化分层管理,无法实时监测学情; 教学评价不全面,无法推进学生发展等问题。对此,文章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了高职院校分 层教学的创新路径:贯彻生本教育理念,构建特色教育生态;打造个性化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我驱 动;开展动态分层管理,精准教学助力成长;创新改革考核方式,撬动学生全面发展。
  • 李丽娜 武智
    教育与职业. 2022, (6月上): 85-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是政府、高职院校、企业、社会等育人主体按照“目标共生、 平台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原则建立的,旨在创新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 感、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实现个性化发展而共同发挥协同育人合力的结合体,具有价值取向人本性、 功能布局整体性和精准育人实效性三个显著特征。但是,目前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中 仍有发展理念存在偏差、有效供给尚显乏力、运行管理不畅和软硬件方面缺乏创新等问题。基于 此,建议重点从坚持“学生至上”的育人理念、发掘红色资源、彰显“四史”教育特色、打造实践育人 平台、创新“大思政”研究范式等方面进行路径优化。
  • 丁瑞
    教育与职业. 2022, (6月上): 90-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高职劳动教育面临“浅表化”、劳动教育时空局限、劳动理论教育与劳动实践教育脱 节、劳动教育评价单一等问题,SPOC 教学模式的深度互动性、灵活性、混合性、考核综合性等特点与 高职劳动教育的特征、方式、目的、需求高度契合。将 SPOC 混合教学模式引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 程,将教学内容扩充为“理论、实践和价值观”三种类型,教学过程设置为“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 反思、实践跟踪”四个阶段,采用“全方位、过程性、生成性”综合评价体系,优化现有高职院校劳动教 育模式,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成效。
  • 交流平台
  • 王丽华
    教育与职业. 2022, (6月上): 96-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视角考察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职业教育的目标管理,认 为中国共产党在职业教育目标确立中彰显愿景引领,以共产主义作为伟大理想,牢记初心、践行使 命;在职业教育目标分解中彰显求真务实,根据无限发展的社会实践分解目标,以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为指导;在职业教育目标校正中彰显自我革命,不断优化目标,开展自主锻造;在职业教育目标 实现中彰显刚性执行,以务实行动兑现目标,不断自我加压。
  • 陆竹棠
    教育与职业. 2022, (6月上): 103-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不仅是国家高质量发 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阶段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做好全程化职业发展指导是实现学生高质量就 业的必由之路。高校现有的职业发展指导体系理念较为落后、缺乏整体联动、数据壁垒未破除、教 学方式偏重说教,职业发展指导工作未形成体系化设计,无法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致使学生不 能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不能有效激发大学生主动成长与发展的意识。为此,文章从分段分类进行 职业素质培养、实景实操进行项目化指导、日常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实 习实践、建设数字化工作平台、提供全方位的工作保障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为做好高质 量就业背景下的全程化职业指导提供参考。
  • 梁裕 陈艺璇
    教育与职业. 2022, (6月上): 108-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物流新业态不断涌现,物流行业的变革、制度的创新、评价体系的补位催化和加速 了1+X证书制度试点下的课证融通。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围绕证书适 配偏差、课证融通困难、考核评价失衡和培训师资薄弱等现实问题,思考切实可行的课证融通优化 路径,为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进课程体系、革新评价体系和建设师资团队提出依据,从而推动“三 教”改革,培养面向区域物流产业需求、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