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2022年, 第1卷, 第7月上期 刊出日期:2022-07-01
  

  • 全选
    |
    研究与探索
  • 张建军 崔发周
    教育与职业. 2022, (7月上): 5-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跨界性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特征,也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现 实适应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黄炎培教育文选》系列文献的梳理发现,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本 质特征是注重职业教育的全面性、社会性、开放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在教育主体、培养目标、培养方 式、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等方面都强调教育的社会属性,并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 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需要解决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等基本问题,黄炎培职业教育思 想仍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 罗校清 李锡辉
    教育与职业. 2022, (7月上): 12-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全国32所职业本科试点学校分布情况、办学性质、招生专业、招生规模、收费标准 及录取分数线等翔实的数据分析,发现职业本科在试点过程中存在社会地位偏低、发展定位模糊、 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由此,提出职业本科试点应在增强公信力、凸显吸引力、筑牢硬实力、强 化软实力和提升影响力五个方面下功夫,不断完善职业本科制度体系建设,彰显职业本科教育类型 特色,提高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职业本科稳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 李乐
    教育与职业. 2022, (7月上): 20-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加快推动职教集团办学协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先应从机制构建入手,建 立效益共享机制、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构建组织文化共建机制。在此基础 上,文章提出职教集团化办学协同治理的实施路径: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确立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 合法性;强化民主集中制度建设,增强成员单位参与治理的内在动力;健全协同治理组织结构,保障 职教集团协同治理有效运转;突出文化引领作用,构筑协同治理的文化向心力;建立管理质量监督 评价制度,促进职教集团协同治理效能提升。
  • 何欣欣 彭泽平
    教育与职业. 2022, (7月上): 28-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为成渝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带来了重大机遇,在此背景下推动职教 产教融合既是服务制造业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化成渝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 求。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必须立足当前成渝地区产教融合政策支撑不足、人才供需矛盾、“双主 体”的利益诉求难以满足等现实挑战,通过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打造多主体协同合作的产业集群,搭 建职业院校组织创新的融合载体,合力营造产教协同发展的融合环境。
  • 教育管理
  • 汪斌
    教育与职业. 2022, (7月上): 36-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出发,认为教育类型定位是推动职业教育高 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终点,体制机制创新是实 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中介。由此,提出了推动职业教育类型改革、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 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实施方略,以期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和可持 续发展。
  • 高晟星 陶丽萍
    教育与职业. 2022, (7月上): 42-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数字经济时代区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内涵出发,梳理了数字经济视角下区域职 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演进历史,从二者的弱联系到协同共进再到融合发展,其间存在着行业协会缺 位、中小民营企业缺失、院校数字化建设系统性不足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要明确产教融合数字 化内涵建设“连接”“数据”“智能”三大核心要义,以产教内外全方位“连接”为基础,推动产教“数据” 的极大扩容,实现产教融合系统的“智能化”发展,从而形成产业与教育共荣共生的良好生态。
  • 刘丽
    教育与职业. 2022, (7月上): 48-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需要厘清治理逻辑,切实围绕“建什么、谁来建、怎么建”三 个问题,明确治理目标、治理主体与治理路径,具体治理实践包括:构建自适应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 制;打造校企双元融通、共建共享的专业群数字化资源平台;打造“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 技术服务”型高水平专业群实训基地;组建契合产业变革、自适应力强的教学创新团队,深化教法与 教材改革;完善专业群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搭建专业群人 才创新服务平台。
  • 曹留成
    教育与职业. 2022, (7月上): 53-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人才成长、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三个视角分析了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治理体系 构建需求,并从逻辑起点、主要目标、作用机理、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梳理了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治 理体系的构建逻辑。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认同共同愿景、搭建信息管理平台、丰富实习内容、巩固 育人共同体、加强政府治理、拓展实习结果应用等推进路径,以期构建基于高职生发展的实习治理 体系,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际效果。
  • 吴加权
    教育与职业. 2022, (7月上): 60-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回应性监管契合学生资助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顺应“三全育人”新常态、促进资助育人 提质增效,但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回应性监管面临着多样性监管主体缺位、一体化监管网络匮乏、监 管机制建设滞后等实践困境。对此,高职院校应从壮大监管队伍、增强回应性监管主体力量,打造 一体化监管网络、畅通回应性监管渠道,构建协同监管机制、激发回应性监管活力等方面,探索推行 路径,大力推进学生资助回应性监管,实现资助育人目标。
  • 农村教育
  • 李小波 张利云
    教育与职业. 2022, (7月上): 65-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决策,而要实现乡村振兴, 人才是关键。农村职业教育承担着开发和培育农村人才资源的重大职责,对于持续促进乡村人才 振兴、造就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村产教融合发展以及乡村文化振兴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而目前 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不清、人才培养结构失衡、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 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要转变从“升学”到“成才”的办学理念、明确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树 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办学目标;构建“产业—专业—课程—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农 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等方式,逐步提高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张恩广 谢丽娜 王开香
    教育与职业. 2022, (7月上): 70-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专创融合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乡村产业升级与专业结构调 整对接不紧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割裂与脱节;“双创”教师实践技能不足,专创融合 教师队伍匮乏;专创融合教育的教学评价方式亟须创新。据此,文章提出涉农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 民专创融合教育改革路径:聚焦乡村产业创新,优化涉农专业群结构;细分培养对象,构建“四阶段” 模块化课程体系;搭建创新创业“临床性”平台,打造多方协同的乡村分院;深化教师“双园”交替实 践机制,打造专创融合的师资队伍;多方联动,建立终身账户。
  • 课程与教学
  • 魏伟 杜梦菲
    教育与职业. 2022, (7月上): 76-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本科教育是产业转型与教育普及大背景下应对我国人才供给结构失衡困境,调和人 才“层次”和人才“类型”的双重矛盾的必然选择,职业本科专业教材建设迫在眉睫。由于职业本科 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建构滞后,职业本科专业知识的复杂性,职业本科专业教材管理和服务不到位 等原因,当前职业本科专业教材的职业适切性、知识独创性和主体适应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在理论 层面:坚持能力本位,由职业知识转向技术知识;坚持实践导向,由直线式静态教材管理转向圆周式 动态教材治理;坚持协同创新,由编用分离转向全过程、多主体统筹推进。在实践层面:依托培养方 案和课程开展教材研究,解决教材的职业适切性问题;聚焦职业本科的专业特性,解决教材的知识 独创性问题;创新专业教材配套管理制度,解决教材的主体适应性问题。
  • 徐晔 仇森
    教育与职业. 2022, (7月上): 84-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 型的教育,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改革也有类型化转向的要求。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教材评价体系, 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材质量,是当下面临的重要议题。要体现类型定位,推动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思 维的实践转向;协同多元主体,明确职业教育教材多元评价主体的责任;注重教材内容,构建一体化 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健全两级监测机制,推动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结果运用。
  • 张宏 檀祝平
    教育与职业. 2022, (7月上): 91-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Citespace软件对近十年我国高职思政课研究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有助于深化高 职思政课课程改革研究,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结果表明:该领域发文数量总体呈现先 降后升的样态;发文平台相对集中,未能形成核心作者及机构群;研究聚焦于高职思政课的课程改 革、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实效性提升研究等方面;强化对信息化教学改革、立体 化实践教学场域体系构建和提升课程实效性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研究成果总体质量不 断提升,但在研究视野、研究合作、研究方法、研究实效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 交流平台
  • 吴亚军 马林旭
    教育与职业. 2022, (7月上): 97-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职业教育领域,丹麦以教育认证法律、先前学习认证、国家资历框架以及丹麦质量框 架为基础,建立了以政府机构、咨询委员会、国家培训委员会、地方培训委员会、职业院校等多元主 体参与的治理机制,最终构建了以专业化的评估认证机构、可靠的评估认证标准和具有操作性的评 估认证程序为特征的教育质量评估认证运行机制。借鉴丹麦经验,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估认证应 该通过健全专门教育认证法律体系,建立符合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建构多主体参与的治理体系, 建设专业教育评估认证中介机构,以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 陶启付 庄熊 王雅婷
    教育与职业. 2022, (7月上): 104-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阐述工匠精神当代价值和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困境的基础上,提出职业院校工 匠精神的重塑路径:重塑工匠精神思想价值、重构职业院校教育导向、创新工匠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校园工匠文化体系。
  • 黄洁
    教育与职业. 2022, (7月上): 108-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阐述精准化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认为高校精准化就业指导 服务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学生充分就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就业指导服 务水平的有效路径。对此,文章提出精准化思想认识、精准化就业指导、精准化就业服务、精准化就 业帮扶四条实施路径,以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