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2022年, 第1卷, 第3月下期 刊出日期:2022-03-15
  

  • 全选
    |
    研究与探索
  • 金建东 何杨勇 张西华
    教育与职业. 2022, (3月下): 5-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蓬勃发展的智慧农业,在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小农户数字技能提升、高素质技 术型人才培养等方面为职业教育服务智慧农业带来了新机遇。同时,我国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涉农 人才培养的“离农”倾向、技术带来“人技”关系重构及伦理文化重塑,也对职业教育服务我国智慧农 业发展提出了挑战。因此,要通过宏观层面的深化产教融合、中观层面的分类实施育训结合育人、 微观层面的推进育人基础资源转型升级,更好地开展职业教育服务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新实践。
  • 张勇 刘晖
    教育与职业. 2022, (3月下): 12-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教育外部关系规律出发,运用人口学、社会学相关理论,分析了人口因素对教育 发展的制约作用。同时,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我国人口发展新阶段的数量特征、 结构特征、分布特征。未来高职教育发展要主动适应人口发展新阶段新形势,需要从强化编制规 划、推进功能拓展、提升服务能力、完善空间布局等策略入手。
  • 朱晨明 朱加民
    教育与职业. 2022, (3月下): 21-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索构建“职教高考”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现代职业教 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促进高职院校招生规范化,提高高职生源质 量,改善高职生源结构,进一步突显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高职业教育整体地位。通过深入分析当前 我国“职教高考”制度建设情况,可将其面临的难题归纳为:多元招生形式标准不一给教育公平 化带来挑战、考试内容缺乏确定性制约了生源选拔质量、考试操作程序复杂导致落地执行困难、评 价结果应用孤岛化致使考试结果通用性差等几个方面。对此,应从深化招生分类考试改革、建立招生 考试二元标准、依据专业大类制定考试内容、完善“职教高考”配套制度、基于普职融通强化“职教 高考”结果流通功能等方面着手,保障“职教高考”制度建设的稳步推进,助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 发展。
  • 冉云芳 陈绍华 徐灵波
    教育与职业. 2022, (3月下): 29-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深度参与是校企合作发展的关键。文章以共生理论为分析框架,将高职院校“校中 企”合作模式作为共生系统,分别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个维度,探究企业参与校企合 作的内生动力、耦合效应和外驱动力。据此得出结论:契机动力促进校企共生的达成,经济动力维 系校企共生的关系,耦合效应体现校企共生的强度,外驱动力保障校企共生的稳定。应治理企 业入驻职业院校的信息不对称,解决企业入驻职业院校的经济矛盾,创新企业入驻职业院校的合作 机制。
  • 教育管理
  • 林夕宝 余景波 宋燕
    教育与职业. 2022, (3月下): 36-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高职院校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逐渐成为教 育界应该思考的命题。“双碳”目标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关系。针对当前高 职院校人才培养表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问题,文章提出高职院校育人助力实现“双碳” 目标的对策建议:宏观层面是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优化高职育人外部环境;中观层面是学校要 积极作为,努力补齐内部育人“短板”;微观层面是提升师生综合素养,提高服务“双碳”目标能力。
  • 黄日成
    教育与职业. 2022, (3月下): 43-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广西和香港同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是桂港教育交流的 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广西和香港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存在合作体制机制尚未完善健全、专业课程 开发合作进展较慢、职业课程培训尚未全面铺开、赛项品牌规划及影响力仍需提升、教师培养培训 尚未形成高端品牌等亟须解决的问题。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文章提出实施广西和香港职业 教育交流与合作“五大工程”,即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工程、专业及课程体系建设工程、职业课程培训 建设工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设工程、职业教育教师交流和培训建设工程。
  • 黄丽颖 王秉政 李潘坡
    教育与职业. 2022, (3月下): 49-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院校、村镇、乡镇企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践行主体,其利益共生、协作互动关系对 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影响。“校村企”融合发展模式是职业院校对服务产业兴农、培养农村专业人 才的路径探索。基于政策需求和现实困境,文章分析了“校村企”三方合作互动的角色定位和作用, 并提出了搭建“校村企”融合发展长效机制、探索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增强职业院校对乡村产业 的人力供给能力、创新乡村产业应用技术与智库服务、强化乡村振兴人才职业培训等五方面策略, 以期有效促进乡村产业校村、校企合作共赢。
  • 莫晓瑾 李强 束海星
    教育与职业. 2022, (3月下): 54-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生成,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因素导 向以及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因应之策。建成产教融合型企业,其逻辑价值在于彰显企业发挥育人主 体的作用,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体系。产教融合型企 业生成与职业院校的内在关联是培养目标一致、政策导向一致、利益追求一致。因此,建成产教融 合型企业需营造企业竞相参与的良好氛围、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推动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 郑玥 王曙东 瞿才新
    教育与职业. 2022, (3月下): 59-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现实困境。据此,文章提出高职院校需明确应用型科研工 作定位,系统构建“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团队建设、科研路径实施、科研项目运行、科研成果转化”等 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科研实施路径,促进科研反哺教学,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 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
  • 张衡宇
    教育与职业. 2022, (3月下): 64-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院校肩负着“以文化人”的重要使命,应该积极主动对接利益相关方,多元融合优秀 的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征。然后指出了产教融合 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多元融合的思路:传承校本文化、对接行企文化、吸收地域文化。最后提 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多元融合的路径:构建以文化人育人机制、激发校园文化自 信和践行自觉、把企业文化引入教育教学、提升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 教师与学生
  • 吕武 祝成林
    教育与职业. 2022, (3月下): 68-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院校参与教师培养经历了世纪之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三个间断期 以及由此间隔形成的四个均衡期,当前处在以学前和托育教师培养为主的政策均衡期。结果表明, 职业院校参与教师培养仍有一定的政策空间,优质职业院校仍是教师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须 强化培养过程监管,持续提升培养质量,并进一步拓展新空间。
  • 侯荣增
    教育与职业. 2022, (3月下): 76-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国家政策支持、院校建设实际和教师个体发展三个视角,审视分析高职院校“双师型” 教师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基于系统理论,分析“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要与“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 结合,专业教师培养要与兼职教师培养相结合;从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搭建多元化成长立交桥、 构建校企双主体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改革教师评价和薪酬分配制度四个维度提出高职院校构建立 体化教师培养体系的策略。
  • 曾亚纯 李美娜
    教育与职业. 2022, (3月下): 80-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的逻辑起点。从教育生态学角度,把高职院校毕 业生职业适应性培养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审视其内部结构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发现存在诸多现 实生态病理,如生态理念模糊、生态结构失衡、生态系统阻滞等。鉴于此,文章提出工匠精神视域下 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适应性培养路径。一致性适应:筑牢“四大堡垒”,培养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 业素养。互补性适应:突出“数字技术”,从“一专多能”向“多专多能”转型。系统性适应:拓宽“时空 逻辑”,工匠精神培养向纵深发展。
  • 保慧 孙兵
    教育与职业. 2022, (3月下): 84-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分析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及教育现状,认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与职业素养 教育之间存在建设目标与教育目标相互呼应、建设内容与教育内容相互影响、建设举措与教育举措 相互作用的关联关系。从联合办学、联合教改、联合育人三方面,通过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完善 “德知技并重”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课岗证融合”专业教学模式,打造“育训用贯通”实践育人平台, 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
  • 心理健康教育
  • 覃梅芳 潘宇
    教育与职业. 2022, (3月下): 90-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 康教育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与需求不匹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储备不充分、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建设应对不及时的问题。文章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提出高职院校心理 健康教育的应然路径:制定高职院校“发展式”心理健康教育战略,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心理健康 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高职院校“分层式”心 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探索高职院校“工匠魂”心理健康教育网格。
  • 刘惠娟 宋新硕 邓华
    教育与职业. 2022, (3月下): 94-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高职学生提出新的心理期许,也对高职院校心理育 人提出新的时代要求。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心理育人面临着社会支持与环境建设的欠 缺、校方主导与家企助力的缺位、工作氛围与教学模式的浸染以及社会转型与制度规范的冲击等方 面带来的诸多挑战。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从微观上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中观上构建“学校—家庭— 企业”增能系统、外观上建立健康和谐的纽带系统以及宏观上健全政策体系保障系统,以助力心理 育人目标的实现。
  • 课程与教学
  • 吴伶
    教育与职业. 2022, (3月下): 100-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基于学习循环理论,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特点,提出构建以“‘知识—能力— 素养’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和“‘了解—观察—尝试—提升’四阶段螺旋式学习循环”为基本内容的 混合式教学模式框架,并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实施“四方协同”的教学评价机制,以推动高职教 学改革,提升高职教育质量。
  • 张露颖 于志宏
    教育与职业. 2022, (3月下): 104-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教育课堂革命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切入点和落脚 点。文章剖析了高职教育课堂革命的内涵要义,并着重从能力革命、内容革命、策略革命、角色革 命、质量革命与管理革命六个维度,针对教师、课程、教学、学生、评价、制度六个关键要素,提出高职 教育课堂革命的实施要径。
  • 王姣姣 杜慧起
    教育与职业. 2022, (3月下): 109-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给职业教育 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教材作为“三教”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对于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为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和行业企业转型升级, 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开发应当坚持校企“双元”主体合作原则,多元协同编写机制,推动新型 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教材的开发,以此深化教材改革,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