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2022年, 第1卷, 第1月上期 刊出日期:2022-01-01
  

  • 全选
    |
    专题
  • 刘亚西 陈沛酉
    教育与职业. 2022, (1月上): 5-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对于破解我国“三农”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 义。缘于农业生产的产业化、机械化转型和“农转非”劳动力培训的现实需要,我国在首个中长期教 育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对“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进行了专项部署。十余年来,我国职业院校在持续 深化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农村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探索涉农专业科研创新与技术积 累、服务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等方面成绩斐然。然而,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人才供给 不足、农业技术创新与转化不足、老龄人口关切不足等新命题,对职业教育的支撑服务能力提出了 新挑战。对此,应转变育人理念,培养面向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嵌入农业科技价值链,打造科研 成果转化的“中试车间”;承担“老龄社会”责任,构筑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 胡茂波 谭君航
    教育与职业. 2022, (1月上): 13-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共同的终极价值、一致的经济诉求、归一的文化透视是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与乡村振兴耦 合的价值基础。基于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类型功能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接,职业教育产教 深度融合类型化办学与乡村产业生态发展对接,职业教育技能属性的人才培养与新型职业农民的 培育对接的耦合逻辑,文章提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路径:落实涉农职业教育依据 乡村振兴需求提质增优,涉农企业作为育人主体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与乡村振 兴人才政策扎根乡土。
  • 陈明霞
    教育与职业. 2022, (1月上): 21-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人才振兴在乡村振兴的总体布局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而职业教育在乡村人才振兴中大有 可为。当前职业教育在助推乡村人才成长发展、转型升级以及创新创业层面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 效。但实践中职业教育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也遇到了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针对乡村人才的吸 引力不足,提供的课程资源不优,采用的培养模式不活,构建的培养体系不全。为此,聚焦乡村需 求,精准乡村人才供给;优化课程资源,提升乡村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乡村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以生 为本;完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畅通发展渠道;健全乡村人才激励制度,提升社会认可度。
  • 研究与探索
  • 李斌 郭广军
    教育与职业. 2022, (1月上): 28-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 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构 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以职业带理论、教育内外部关系理论、供给侧改革理论、教育适应 性理论等作为重要的理论支撑,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健全职业教育的专业人 才培养层次结构体系,与普通教育实现差异化、错位化发展。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的具体实践中,一要突出立法,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二要突出立标,完善职业教育国 家制度标准;三要突出立规,完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布局;四要突出立行,完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 体系。
  • 李一凡 马君
    教育与职业. 2022, (1月上): 36-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加强在地国际化是提高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可行 手段,也是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的重要策略选择。面向未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地国际化需要精 准捕捉机遇,有效应对在设计、需求、转型与交流方面的挑战,构建以政策支持为指向、以课程国际 化为窗口、以师资建设为内核、以动态发展为遵循的行动路径。
  • 教育管理
  • 刘永亮 杨延波 苟琦智
    教育与职业. 2022, (1月上): 43-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职业教育领域,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和 思路。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类型之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同样肩负着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为核心内容的五大职能。对接五大职能要求,“双高”院校在引领职 业教育五维度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专业建设是核心,科技创新是赋能,育训并举是增效,思政教育 是特色,国际交流是关键。通过强基树标引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值赋能引领科技创新能力提 升,提质增效引领社会服务水平提高,特色发展引领文化传承创新,开放共享引领国际交流合作,可 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 周勇 刘冰
    教育与职业. 2022, (1月上): 47-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第四次工 业革命的到来,这种重要性越发凸显。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民族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的 趋势初显,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贸易封锁和高科技禁运更加急切。这一国际局势的变化,对我国 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必须抓紧时间调整面向未来的产业结构,狠抓科技创 新,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我国必须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高职院 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改革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 1+X 证书制度;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打造 “双元”办学机制;以人为本,加强德育;扩大开放交流,坚持国际化发展路线。
  • 吴燕萍
    教育与职业. 2022, (1月上): 53-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提质培优背景下,提升高职国际化办学水平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客观需要、是国家重大 战略的重要支撑、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要补充,应坚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现实、面 向未来,“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注重内涵、提高质量等四项原则,通过系统化制定高职国际化办 学的法规政策体系、一体化设计高职国际化办学的战略规划、多方位开发高职国际化办学的标准、 整体性搭建高职国际化办学的合作交流平台、科学化构建高职国际化办学的质量评价机制等实施 策略,有效提升高职国际化办学质量。
  • 刘绪军 温贻芳
    教育与职业. 2022, (1月上): 58-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院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是立德树人一以贯之,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 质量人才培养应该在变革指向、变革策略、变革导向等方面充分理解其变革意蕴,人才培养变革指 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变革策略重点从体系贯通、专业升级、培养方案优化、资源共建共享、师资 提质、制度保障探索其实施路径;变革导向聚焦从科学性、协同性、贡献度评价其培养成效。同时, 高职院校要快速形成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 潘毅 吴涛
    教育与职业. 2022, (1月上): 64-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分析了扩招工作的需求及其与产教融合的关联,认为产教融合是高职扩招人才培养 的必然渠道,具有产业需求为先、产教一体并重、产业驱动教学、产教理实一体、产教务实求质等特 征。对此,文章提出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扩招工作的实施路径,包括:专业导向,校企联合按需生源 引流;师资导向,校企共育保障扩招师资;教学导向,区园企校联动分类培养;评教导向,产教协同创 新互通考评;输出导向,提升品质推动分类就业。
  • 教师与学生
  • 熊文林 刘艳平
    教育与职业. 2022, (1月上): 69-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学创新团队是高水平专业群发挥集聚效应的重要前提,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 手,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从创新集群概念、创新集群发展逻辑和教学创新团队构建模型 三方面分析了高水平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构建的理论逻辑,基于起步、成长、成熟不同发展阶段提 出了破壁垒、创模式、凝共识,构建一般教学团队;建机制、搭平台、重培养,打造能力结构化教学团 队;强培训、整资源、育文化,锻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的三阶实现路径。
  • 孙德伟 林玉桓 雷艳玲
    教育与职业. 2022, (1月上): 75-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教师能力包含政治能力、融合创新能力、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数字化应用和改造能力以及国际化产教资源整合推广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存在专业素能结 构性失衡、校企合作应用性能力不足、在国际话语体系的权威性不够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基于人 才培养视角,打造四能并进的学业导师;基于产教融合视角,打造校企双向融通的产业导师;基于高 质量发展视角,打造赋能“三大变革”的创新导师,开展“三师三能”型高职教师能力建设。
  • 马晓琨 李贤彬 温习
    教育与职业. 2022, (1月上): 81-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教师教学专长核心价值在于有效解决教学问题,主要由创新的认知、情感、行动构 成,并通过主体刻意练习与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动态获得。文章通过问卷对目前高职教师教学专 长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高职教师整体对是否具备教学专长主观判断较好、双高院校高职教师专 长获取情况较优、专业核心课程教师知识维度更广泛。对此,文章从注重主体积累夯实知识基础、 激发教师能动性形成成长机制、搭建平台形成外部驱动机制、建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形成知识转移 机制等四方面提出了高职教师教学专长提升策略。
  • 德育研究
  • 易今科 陈斌蓉
    教育与职业. 2022, (1月上): 86-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开展高职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具有鲜明职业性、实践性特点的高 职教育与劳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缺乏系统性设计、忽视内 在育人性、考核评价不科学等问题,可通过构建劳动教育联动机制、搭建模块化内容体系、推进“四 维”同时发力、加强劳动教育保障、实行“三方”多元评价把准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提升学生的综合 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
  • 谭璐
    教育与职业. 2022, (1月上): 90-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劳动精神塑造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成长为勇担大任的时代新人,有利于 推动应用型高校完成转型发展的核心任务,有利于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建设 需要。针对当前应用型高校劳动精神塑造过程中存在的认知偏差、定位不准、手段片面、结果轻视 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需要在精神引入阶段强化“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的教育主旋律,在精神生成 阶段把握“地方性、应用型、开放性”三大体系建设关键词,在精神强化阶段用好具体战术促进“教育 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者组合发力,在精神升华阶段形成“以奋斗诠释劳动精神”的整体风貌和 行动自觉。
  • 交流平台
  • 邱福明
    教育与职业. 2022, (1月上): 96-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对接“十四五”时期新形势,重点服务制造业强国建设、破 解“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等,以目录为引领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装备制造大类专业 目录也随之调整,在价值导向上比以往更加强调适应性、衔接性和数字化。在装备制造大类职业教 育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着眼点上要增强匹配性、提升适切性、注重超前性;并从对接区域产业链顶 层布局和设置专业、融入新培养标准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瞄准新技术方向引领技术转化与应用三 方面着力,切实提升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有效性。
  • 余中樑
    教育与职业. 2022, (1月上): 101-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人文教育边缘化的困境,如何改变高职人文教育缺位现 状,满足教育内在诉求,真正实现其育人功能也是当下高职教育的题中之意。基于此,构建以线上 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高职人文教育学习共同体 主要由愿景、学习者、引导者、规则和学习空间五大要素构成。这一教学模式通过线下物理教学空 间和线上网络教学平台,以任务驱动、主题探究和合作研讨为主要教学方式,有效实现自主学习、合 作交流、构建知识、达成共识等学习目标;利用互联网技术,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空间促成学习 主体和其他各要素的深度互动;通过完善过程性评价体系形成教学闭环。总体而言,高职人文教育 学习共同体可以促使学习者知识的构建和迁移应用,激发其思想碰撞并且产生共鸣,对实现高职人 文教育“精神成人”的终极教育目标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 王强
    教育与职业. 2022, (1月上): 107-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快速的产业发展和技术变革,产业链群、技术群、岗位群发展态势日益显现,高职 院校的专业建设也向专业群协同发展转变。目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建设面临组群逻辑混乱、 建设路径繁杂两大困境。为此,建议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建设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明确其组群的基 本特征,把握其组群的技术路线;并以产教融合多元治理结构为生态,以模块化课程为核心,以“双 师”教学团队为源泉,以学生发展获得为目的,以质量评价为导向,推进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