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2022年, 第1卷, 第11月上期 刊出日期:2022-11-01
  

  • 全选
    |
    研究与探索
  • 李姝仪
    教育与职业. 2022, (11月上): 5-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从理论上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新职业主 义理论、创新型企业理论为企业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提供了因由。从实践上说,企业作为职 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的实践样态主要有企业主办型、企业主体型、企业主顾型。我国企业成为真正 意义上的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仍然受到理论研究的不均衡性、企业办学政策体系的桎梏性、改革 创新的快节奏性、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企业实力的差异性等因素的制约。对此,可以实施以下发展 策略,即加强理论研究的深度,推动企业办学政策体系的科学化,深刻反思变革现状,基于区域和企 业实际灵活办学。
  • 毛丽 李峻
    教育与职业. 2022, (11月上): 13-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以体系建设为核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以标准 建设为引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大力推动 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内部层级结构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加强了要素建设、高质量发展 的动力显著增强,拓展了自身功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从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 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坚定的政治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 动力,坚持服务国家与保障民生是基本方向。
  • 沈中彦 孙丹
    教育与职业. 2022, (11月上): 20-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理清我国职业教育评价研究的基本逻辑和框架体系,借助中国知网可视化功能 和 CiteSpace 软件对 853 篇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职业教育评价研究呈现“价 值与意蕴—概念与内涵—现状与问题—建议与对策”的基本逻辑,并形成了以“评价对象—评价主 体—评价内容—评价理论与标准—评价方式与方法”为主线的框架体系。未来的职业教育评价研 究,建议立足类型特色,增强研究内容的时代性;扎根中国大地,促进研究成果的本土化;强化研究 合作,构建研究交流的共同体;创新研究范式,推进思辨与实证的结合。
  • 张晓超 邵建东
    教育与职业. 2022, (11月上): 28-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职业教育在规模、质量、研究力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 步,但宏观上尚未形成国家层面的发展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具有一定滞 后性,对职业教育相关问题的认识存在一定模糊性,各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活动存在一定差异 性。对此,应加强理论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加强内涵辨析、促进各类问题的整合,加强各 方联系、促进多维主体的整合,从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逐步完善成型。
  • 教育管理
  • 陈华
    教育与职业. 2022, (11月上): 36-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双高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双高”院校发展特色不够凸显、企业 参与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双高”院校的引资引才存在缺陷等问题。据此,文章提出“双高”院校高质 量发展的向度:构建高职教育新形态、打造高职教育新范式、打造产教研深度融合新标杆、提升院校 治理能力和水平。
  • 郭高萍 张燕琴 赖朝安
    教育与职业. 2022, (11月上): 40-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学校专业群建设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在客观分 析高职学校专业群适应产业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目标、组织、路径、价值四个方面探讨运用动态 能力理论研究专业群建构的适切性,并从感知环境、变革重构、组织治理三个维度提出增强高职学 校专业群对区域产业链适应性的路径。
  • 王志凤
    教育与职业. 2022, (11月上): 47-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技能结构提出全新要求。高职 院校需要从加快专业升级、重构课程体系、提升师资队伍信息化素养三个方面重塑专业建设理念。 文章提出“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实践路径 :构建“人工智能+”专业群、构建模块化专业群课程体 系、构建“人工智能+”师资团队、构建智慧教学环境。
  • 廖晨竹 单强
    教育与职业. 2022, (11月上): 51-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具有“集成提升、功能精准、突出特色、共建共享”的定位。目前, 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文章提出“双高”院校技术技能创新 服务平台建设路径:完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机制、明确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层次类型、找准技 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与服务对接的端口、提升技术技能创新资源整合效率、强化科技成果评价的绩 效导向。
  • 职业指导
  • 朱镇生
    教育与职业. 2022, (11月上): 55-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高职学生就业工作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文章基于协同论,探讨了构建 高职学生就业工作机制的路径,包括加快转变就业观念、健全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完善就业工作管 理制度、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持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方面。
  • 郭素娟 于琳琳 张洪波
    教育与职业. 2022, (11月上): 60-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 发挥了重要作用。财经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诸 多问题:如财经类专业长期的人才培养特色导致整体创新氛围不够强烈,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信 念不够突出,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等。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在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从实施体系、制度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入手,探 索切实可行的融合路径。
  • 比较教育
  • 陈丽博
    教育与职业. 2022, (11月上): 65-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对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的举措方 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深受国家政策和法律、办学和育人模式、技术技能人才 待遇、职业教育学历层次及通用性等因素的影响。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可以从加强顶层设计、深化 产教融合、强化用人激励、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等方面入手,探索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的路径。
  • 李保忠 惠志丹
    教育与职业. 2022, (11月上): 73-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强化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由 于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北欧国家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在资格认证、课程培训、专业发展 和校企协同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命运共同体特征,但囿于发展实际,北欧各国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制 度上又呈现出鲜明的国家主体性。近年来,北欧各国正致力于通过加强数字教学、提升多元技能和 持续专业发展实现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现代化转型。借鉴北欧经验,可通过构建多维培养体 系、完善配套保障措施、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质量。
  • 课程与教学
  • 何莎薇 徐国庆
    教育与职业. 2022, (11月上): 81-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等职业教育从单纯“以就业导向”转向“就业与升学并重”的基础性办学定位,已成为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共基础课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转型的关键突破。但当前我国公共基础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 题:整体思想观念未转变,公共基础课基础性地位弱化;师资队伍力量较为薄弱,专业化教学能力水 平较低;教材内容思想性、基础性、职业性、时代性有待提高;学科化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评价理念与 方式有待改进等。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与认识,系统设计、层层落实,深化公共基础课程教 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与教法改革,以期更好地适应中等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需要。
  • 赵健 杨雪琴
    教育与职业. 2022, (11月上): 89-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三螺旋”教学模式包含内螺旋、中螺旋以及外螺旋,体现了政 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叉影响关系,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创新探索。面向技能型社会 建设,职业教育“三螺旋”教学依赖于政校企三者在教育上的统合,旨在构建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链、 建设专业课程体系、打造教学共同体。鉴于此,从导向牵引、标准内化、平台支撑、多方联动及考核 驱动角度出发,探索构建由教学目标、教学标准、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组成的职业教育 “三螺旋”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建设“引+调”资源库、创建“校+厂”合作联盟、搭建 “专+兼”项目平台、打造“诊+改”评价体系的实施策略。
  • 游薇 吕鹏
    教育与职业. 2022, (11月上): 96-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本质在于育人,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育人本质与价值理性的意义追 寻之间具有内在规定性的契合逻辑,因此,立足价值理性视角审视技术和技术理性对职业教育带来 的深远影响理应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在价值理性视域下,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具有 “目的”明晰、“主体”回归、“信仰”坚守、“批判”反思、“建构”超越五大育人功能,在践行德技兼修的 “非技术人”育人理念中,不能丧失价值理性引发的对职业教育目的性、主体性、批判性和建构性的 元回归反思。
  • 交流平台
  • 胡新岗 黄银云 沈璐
    教育与职业. 2022, (11月上): 102-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分析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时代意蕴和推行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 制的优化路径:政府加强顶层设计;行业组织与社会机构依法履行职业教育的职责和义务;职业学 校坚持质量治理;企业依法履行为技能型社会建设开发人力资源的主体责任;健全校企双主体育人 体制机制;创新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 黄耿 鲍燕 司徒志平
    教育与职业. 2022, (11月上): 107-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制定国家资历框架是畅通终身职业教育渠道,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重要举措。文 章分析了国家资历框架与技能人才评价的内在联系,阐述了技能人才评价结果与应用创新方式,介 绍了我国在技能人才评价成果应用方面进行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国家资历框架下技能人才评价成 果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