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分享到:
倡导、宣传、研究职业教育,沟通教育与职业!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广告刊例
中华职教大讲坛
百年期刊建设工程
联系我们
2021年, 第1卷, 第8月下期 刊出日期:2021-08-15
全选
|
专题
Select
中国共产党发展职业教育的 百年考察与未来展望
杨慷慨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下): 5-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职业教育最终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道路,取得了令 人瞩目的成就。回望百年,职业教育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实现了依法办教;学科地位逐步确立,职业 教育学走向成熟;从初创到系统,逐步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展望未来,需要继续推进职业教 育法制体系建设、内外兼攻巩固职业教育学学科合法性地位、融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治理能 力建设,使职业教育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Select
建党百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回顾及展望
夏晓青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下): 13-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建党百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探索、萌芽、调整、发展和优化五个阶段。不同的 历史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在政策定位和发展导向方面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点。在历史维度下,我国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特色创新、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创新和世界教育领域的类型创 新。展望未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加快内涵建设为重点,使我国早日从 职教大国成为职教强国。
Select
建党百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 变迁历程与未来特征
赵新华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下): 21-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建党百年之际,全面回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梳理其培养目标的变迁历程, 对高等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始终坚持在党的 领导下探索前行,始终坚持与职业教育本质相一致,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要求相适应,始终坚持高 层次发展的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要在此基础上,全面思考未来培养目标的内在特征,具体包括:从 教育类型来看,应继续突出技术技能特征;从发展层次看,应全方位体现高水平、高层次特征;从建 设技能型社会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应指向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研究与探索
Select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治理模式、 问题与路径
段明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下): 28-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学院作为我国产教融合探索过程中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在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纷纷成立产业学院,形成了“学校—企业型”“学校—协会 型”“政—校—行—企多主体型”等治理模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国应从法律层面上明 确产业学院的法律性质与地位,从制度层面上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及科学的治理架构,从机制层面上 建立适当让渡企业利益的退出机制,从经济层面上明确产业学院产权划分,从文化层面上推动校企 文化融合,提升产业学院治理效能,探索能够实现“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治理机制。
Select
国家资历框架下1+X证书制度实施的 关键与路径选择
陈华 何少庆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下): 36-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资历框架和1+X证书制度是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重大创新,两者相辅 相成。国家资历框架是1+X证书制度的顶层设计,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提供框架标准,而1+X证书 制度是国家资历框架的局部尝试,是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重要基础。在国家资历框架下推进1+X证 书制度试点运行,应将设定目标、完善标准、健全机制作为核心要点来抓。同时,还需多措并举,探 索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
教育管理
Select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 价值意蕴、问题现状与提升路径
朱善元 胡新岗 李巨银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下): 43-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优化内部治理结构与提升治理能力是新时代“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 展的必然选择。正确分析高职院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优化治理的基础。“双高”建设院校可通过 增强师生民主办学意识、优化决策机制和决策者结构、健全内部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优化学校章 程与内部治理制度体系、深化管理重心下移和基层办学自主、推进校内信息集成和数据治理、建立 文化引领的绿色协同治理机制等路径提升治理水平。
Select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数据治理”: 内涵特征、形态嬗变和实现路径
李斌 胡昆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下): 48-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数据治理是提升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我国高职教 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数据治理存在唯技术论倾向、价值缺失、动力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从 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角度阐释大数据思维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数据治理”内涵与特 征;从数据治理目标、数据治理主体、数据源设计、数据使用类型层面揭示我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 量评价的数据治理形态嬗变及其利弊;从目标设定、标准制定、平台搭建、团队组建、制度确立维度 探寻最符合大数据时代特征与最契合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现实需求的文化治理形态的实 现路径。
Select
“双高”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 人事制度改革研究
羌毅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下): 55-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是“双高”建设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管理支撑。当前,高 职院校现有人事制度存在绩效分配与“双高”建设目标不契合、岗位设置与“双高”建设任务匹配不 合理、职称评聘与“双高”建设成效结合不紧密、成果奖励与“双高”建设贡献对接不明显等问题。高 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应遵循绩效优先、闭环管理、动态调整的原则,采取完善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 体系、探索项目化管理岗位设置模式、试行贡献度导向职称评聘方法、推进实效性重大成果奖励制 度等路径。
Select
“双高计划”院校实施“三教”改革的 基本逻辑与行动策略
王志凤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下): 61-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双高计划”旨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 能人才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高水平教师是核心和根本,先进性教材是物化成效,高效性教法是 创新方向。在明确“双高计划”院校“三教”改革基本逻辑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基 本方向,探索其行动策略: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对接产业需求;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对接岗 位人才需求;完善制度体系,构建保障机制。
Select
1+X证书制度视域下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 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究
易烨 戎笑 丁明军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下): 65-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首先分析了智能制造行业人才培养的能力定位,然后指出了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 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从确立“双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目标,促进课证融通,建设高标准、多主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等四个方面构 建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水平。
教师与学生
Select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提升高职学生 文化自信的研究
丁一桓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下): 69-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代,高职学生总体上是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不过部分学生存在文化自信缺失的 现象。高职院校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探索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路 径: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为提升高职学生文化自信提供制度保障;改革职业教育评价体 系,为提升高职学生文化自信提供助推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提升高职学生文化自信营造良好 的环境;加强对外交流,为提升高职学生文化自信提供坚实的平台。
Select
职业发展视域下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 培养要求及路径
萧早荣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下): 73-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分析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内涵的基础上,认为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应实现 厚植爱国主义之魂、培养有竞争力的专业技能、注入工匠精神之魄、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体、以培 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两翼等要求。具体来说,要探索科学有效的培养途径与方法,构 建“四位一体”的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机制,实现社会、学校、学生“三方”合力共振,构建核心素养 培养的“三全”模式。
农村教育
Select
百万扩招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新型 职业农民学历教育改革
张恩广 王开香 刘晓亮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下): 79-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高职百万扩招是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提升的重 大工程,是着眼于“三农”人才队伍短缺而提出的重大举措。当前涉农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学历 教育面临着农业人才需求与供给错配、个性需求与专业供给矛盾的凸显、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适应性 偏差以及师资与教学资源的匮乏等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从新型职业农民求学诉求和产业 需求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守以产定需;创新教学模式,坚持分类培养;创新评价机制,坚持成 果导向,建立适切性弹性学制制度,引领院校教学管理全方位变革。
Select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困境与转型
邱金林 韦家旭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下): 85-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振兴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三农”为根本, 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等方面厘清发展思路。目前农村职业教育面临办学定位错位、办 学条件制约、专业设置“去农化”、人才培养脱离实际、教师队伍落后等困境。农村职业教育应坚持 “三农”特色办学,紧抓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实现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培养方式、教师队伍 转型发展。
课程与教学
Select
大数据时代远程教育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汪洋 黄贵英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下): 90-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数据思维与技术对远程教育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既对远程教育思政 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又给远程教育思政课程教学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目前,面对大数 据时代的新要求,远程教育思政课程教学在观念维度、技术维度、资源维度和评价维度尚需改进。 需要提升大数据时代远程教育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思维,创新大数据时代远程教育思政课程 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形成系统化战略,构建大思政育人工作格局,达到各方协同育人 的良好效应。
Select
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职产教融合 课程创新路径探索
汤晓 彭振博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下): 95-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课程是落实产教融合这一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基础环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宽了产 教协同合作育人的途径,为实现产教融合课程创新、增强课程教学实践性与职业性提供了保障。文 章在分析信息化时代产教融合课程创新现实需求及产教融合课程创新实施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 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课程创新的六大路径。
交流平台
Select
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 价值诉求与实施策略
董杰 连晓庆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下): 100-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开展劳动教育是应用型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内生需求,对推进应用型高校建设具有重要的 时代意义。文章从劳动内容、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三个方面解读了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 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涵养工匠精神和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责任感是应用型高校开展劳动教育 的价值诉求。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劳动教育为案例,构建了劳动教育的“4321”模型,并从 课程、实践活动、文化、评价、师资队伍和特色化劳动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劳动教育的策略。
Select
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制度体系的构成要素、 逻辑结构与优化路径
吴宝明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下): 105-1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制度体系中产教融合文化制度、产教资源统筹发展制度、产教供 需双向对接制度、产教融合中企业主体制度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制度五个次制度体系的功能定位, 既勾勒出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制度体系的框架,同时还凸显了产教融合制度体系的逻辑结构。 建立健全伦理道德建设、强化制度创新的实效性、增强制度体系的可操作性以及提升利益相关方的 治理水平,是新时代优化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制度体系建设的路径。
Select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挑战与应对之策
张云涛 陈晨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下): 110-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冠肺炎疫情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竞争人数增长、岗位投放减少、人 才需求升级。为此,政府层面,要完善政策,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高校层面,要多措并举,提升毕 业生就业实效;学生层面,要转变思路,强化自身就业能力。
期刊信息
主管:中共中央统战部
主办:中华职业教育社
编辑:《教育与职业》编辑部
出版:《教育与职业》杂志社
总编:张伯成
编辑部主任:李飞
编辑部副主任:黄晶晶
编辑部主任助理:孙苹
外联部主任:胡佳辰
对外联络:李静 王明范
排版:单克芳
社址:北京市东城区安乐林路甲69号
邮编:100075
投稿邮箱:zazhi1917@263.net
稿件查询:(010)67214710
杂志订阅:(010)87271394
对外联络:(010)67220645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市监广登字20190012号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4-398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1004/G4
国内总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发行代号:SM3318
印刷:北京博海升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每月1日、15日
欢迎关注《教育与职业》杂志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
更多
全国政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职业教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