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2021年, 第1卷, 第8月上期 刊出日期:2021-08-01
  

  • 全选
    |
    专题
  • 陈氢 王沫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上): 5-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为更好地服务农村,实现常态化 帮扶,职业教育急需把握形势、认清问题、重塑路径。文章基于两大战略衔接之际农村地区的发展 变化,重新分析了职业教育在持续服务乡村振兴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常态化帮扶视域下职业教 育的发展路径,即针对不同对象特点重构培养机制、优势互补协同多主体共创、因地制宜构建产业 新生态、挖掘文化价值引领乡村新风尚。
  • 朱忠义 郭广军 周凌博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上): 12-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是增强新时代高职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举措。当前, 高职教育专业体系、人才培养规格和社会服务供给与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社会治理等 存在不匹配的问题。高职教育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必须以“面向乡村”“干在 乡村”“反哺乡村”为基本方向,进一步强化校村产教融合顶层设计,加快校村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 革,创新校村产教融合模式。
  • 赵国锋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上): 19-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之一,制约陕西乡村振兴 战略实施的主要因素是以“人”为核心的劳动力资源。职业教育是培养乡村人才,推动乡村发展的 重要抓手。文章通过梳理职业教育在服务陕西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 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调整人才培养面向,在服务乡村振兴中主动融入、积极作为;依据需求 供给人才,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育人主体作用;推动人才精准培养,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 兴强化人才支撑;多方协同加强制度建设,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 赵学斌 黄胜利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上): 26-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国家乡村建设的整体战略从精准扶贫转向乡村振兴,民族地区乡村建设的战略目标 和工作内容等随之更迭,其区域职业教育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角色变迁 看,职业教育的目标从扶贫转向促进,服务范围从帮扶个体转向支持整体,服务内容从提升生存能 力转向提高发展能力,服务时段从阶段性突击转向终身支持服务。角色变迁意味着发展路径的变 化,需要以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角色属性的理解、发展的逻辑基点厘定为基础,系统性、整体性、科 学性地设计民族职业教育优化的整体路线,并根据路线完善政策供给,配合实施多角度、多层次与 乡村互动的系统策略,促使乡村职业教育在“观念向农”的基础上与乡村发展融合和共进,推动民族 地区职业教育发展。
  • 研究与探索
  • 张丽娜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上): 34-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代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要准确把握好其任务方略,即全面服务于新发展格局构 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高层次教育需求,适应劳动力市场变革。在此基础 上,锚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具体路径,包括明晰当前职业教育所处的时代方位,加强理论研究, 坚持类型教育底色,推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多元化办学,强化自我革新,贯彻“岗课赛证” 综合育人等。
  • 聂梓欣 石伟平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上): 41-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组织战略视角来说,高职产业学院是一种具有有别于传统公办高职院校组织形态的组 织结构。同时,依据高职产业学院不同的战略定位,可以将其分为产业助推主导型、资本增值主导 型、人才提质主导型三种不同的模式。基于此,应从协调多元力量的利益诉求、创新立体化的质量 评价体系、增强核心竞争力三个方面构建高职产业学院的实践机制。
  • 教育管理
  • 邱福明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上): 48-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院校质量管理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问题,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关系到职业教 育内涵发展、水平提升、特色建构和创新成效。质量管理的整体化、多元化、信息化是职业教育质量 管理的应然逻辑。基于职业教育的属性特征、质量管理的特性和模式建构的逻辑规律等复杂的综 合因素,职业院校质量管理的路径选择应从体系设计、流程标准、质量管理队伍、利益相关者群体、 信息平台五个维度考虑。
  • 张晓刚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上): 52-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X 证书制度作为一项重大的教育制度创新,对健全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框架、深化“三 教”改革、构建标准评价体系等都有着重要意义。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实施以来,虽取得了积极 效果,但也面临着学历教育传统教学体系对“X”证书存在排异性、“书证融合”还有一定距离、“双师 型”师资不足等不同层面的问题与困难。鉴于此,建议构建职业院校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体 系及更加成熟的书证融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水平,健全培训评价组织和证书的 管理评价办法,跟进出台支持1+X证书制度配套政策,以实现1+X证书制度全国全面实施。
  • 林徐润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上): 57-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院校开展专业群“三教”改革,具有服务类型教育发展、服务产业经济发展、服务学 生高质量就业和服务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的重要意义。目前专业群建设面临着服务产业能力待提 升、集群发展落实有偏差、产教融合实现不到位等现实困境,对此,文章提出从德技双馨教学团队、 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和专兼结合“双师”团队开展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从课程体系重构、专业课程 改革及精品教材建设开展高水平课程及教材建设,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信息化教学改革和项目化教 学改革开展高水平教法改革等实施策略。
  • 刘莹 胡婷 李文平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上): 62-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第三方评价逐渐成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领域的重要工具,但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并没有因为第三方评价的引进而得到明显有效的提高。文章基于博弈论视角对此进行研究分析发 现,第三方评价主体获得内部评价主体认同不足的影响因素包括职业院校理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信息集以及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实力等。为此,建议第三方评价主体要注重内部提升、教育行政管理 部门明确元治理的角色、加强顶层设计及职业院校改变传统办学观念,增强第三方评价对职业教育 发展的促进作用。
  • 邵志明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上): 68-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确立是结合当前国家战略需要做出的重要研判,也是职教改革和发 展的逻辑起点,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形态的革新与重塑。在类型教育视野下,教学场域向多维空间 性转变、教学主体向双元融合性转变、教学内容向整合重构性转变、教学方式向灵活运用性转变,组 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面向多元化生源、开发校企合作教材、耦合运用教学技术等教学要素表征也 在不断变化。因此,优化职业教育教学形态的发展支持需从行政与研究机构管理、社会化新技术衔 接、院校行企间生态化融合等多维度考量,促进教学形态的整体培育塑形,从而为探寻新时代职业 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学理基础和教学发展路径。
  • 职业指导
  • 李杰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上): 73-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协同育人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 人中仍存在政府统筹功能没有得到切实体现、高校核心地位没有得到巩固强化、企业内在动力没有 得到充分调动以及学生的双创热情没有得到有效激发等问题。对此,文章从政府主导、高校主责、 企业主体、学生主角四个方面分析了相应策略,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 构建提供参考。
  • 刘学燕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上): 77-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代高校精细化职业指导普遍面临注重共性、体系配套滞后、指导过程衔接不足和专 业化队伍建设不力等困境,指导效果不显著。现代大学书院制追求全人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主体性 的发挥;实施精细化管理,注重教育管理的全程性;整合多元资源平台,提升职业指导的体系化;重 视第二课堂和体验式教学,增强职业指导的实效性,对实施精细化职业指导具有优势。由此,高校 应通过全面更新教育理念、打造多部门合力系统、建设专业化导师队伍和拓展社区育人平台等途 径,不断提升职业指导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闵强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上): 82-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积极心理学有利于深化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丰富高校双创 教育的内涵,对于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有重要意义。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心理因素主要包 括群体心理特征、创业动机不足、心理韧性薄弱及外部因素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提出要将积极 心理学有机融入高校双创教育体系,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实践中增强大学 生的心理韧性,营造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积极创业环境。
  • 教师与学生
  • 张忆雯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上): 87-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加强“双师结构” 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有利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促进校企师 资双向流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得到政府支持、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和社会各子系统 的参与,与协同理论契合。基于协同理论,可采取最优化结构、模型化设计、精细化管理、协同化运 行等措施,有效推动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打造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不同类型的“双师结构”教学 团队。
  • 何婉亭 赵计平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上): 93-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发展存在教学能力结构缺失职业教育特征、教学能力培养缺乏 标准依据、教学能力专业化培养课程体系不贯通等问题。文章从高职教师能力结构的职业属性、教 学能力标准的基准性和培训课程的建构性分析了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发展模式的内涵与特 征,并基于此提出了确定目标标准、整合培养课程、规范培训包、监控培养质量等实施策略,构建起 “职业—标准—课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发展三维三阶培养模式。
  • 孙季勤 王潘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上): 97-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产业不断升级和结构加速调整,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 发凸显。面对当前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更新职业道德教育理念, 积极推进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专业两项融合,努力加快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三 个调整,突出强化职业道德入学教育、课堂传授、实训实践、实习锻炼四个环节,尽快完善教师示范、 道德养成、社团建设、环境熏陶、信息交流五大平台的职业道德教育新型模式建设,充分彰显立德树 人、德技并修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 课程与教学
  • 王石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上): 102-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冠肺炎疫情对高职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课程教学运行造成了冲击,也加速 了在线教学方式的变革。疫情前,高职课程在线教学属于“助力型”,教学目标依附于课堂教学,教 学方法模仿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教学评价呈现分离状态;疫情期间,高职课程在线教学呈“承担型” 教学形态,在线教学完成所有教学目标,在线教学呈现完整教学内容;后疫情时代,高职课程在线教 学表现为“融入式”教学形态,线上线下教学目标呈现递进关系,线上线下教学方法实现逻辑贯通, 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形成依存关系,线上线下教学评价体现协同互补。
  • 闾春飞
    教育与职业. 2021, (8月上): 107-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观念,课程思政强调各类课程、各科教师之间的同向同 行,其内涵、理念、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价值指向基本相通。积极推进高职课程思政建设, 形成多主体、多学科的教育共效应,是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 要举措,但在推进过程中,却出现了主体性疏离、过程性疏离、空间性疏离、体制性疏离四重教学限 制。因此,建议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从主体育人的共识、教学过程的共创、教育空间的共融以 及体制机制的共建四个维度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