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2021年, 第1卷, 第7月上期 刊出日期:2021-07-01
  

  • 全选
    |
    专题
  • 徐向飞
    教育与职业. 2021, 1(7月上): 5-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成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要理清中国共产党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的逻辑进路,必须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回答三个问题:一是 中国共产党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的历史逻辑;二是中国共产党职业教育政策的理论逻辑;三是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职业教育的实践逻辑。新时代办好职业教育,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 统一。通过探寻其中的逻辑进路,可以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 潘海生 李阳
    教育与职业. 2021, 1(7月上): 13-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建党百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实现了自身建构,主要历经 探索、建设、确立、深化四个阶段,呈现出从单一需求走向双重需求、由一元主体跨界多元主体、由规 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变迁特征。面向未来,还需加快提质培优,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高质量发 展;瞄准产业需求,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适应性;健全办学体制,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治理能力。
  • 闫俊
    教育与职业. 2021, 1(7月上): 21-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经历了萌芽发展期、曲折发展期、探索发 展期、蓬勃发展期和转型发展期等重要历史阶段。伟大的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完备的学校实践体 系、健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多元的研究力量。展望未来前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的贯彻将更加深入,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将更加成熟,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将更加凸显,高 等职业教育治理将更加健全。
  • 研究与探索
  • 张培 夏海鹰
    教育与职业. 2021, 1(7月上): 28-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已实施近两年的1+X证书制度被认为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而厘清其 中书证融通的生成机制则尤为关键。文章在现有文献回顾及工作总结的基础上,从产教融合、技能 养成、终身学习三个维度剖析了1+X证书制度的价值取向、书证融通的实现逻辑,并以此为引领建构 了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三教”改革为驱动、以“个性定制”为手段的有效融通机制,提 出在实践上应强化类型特色并着力践行面向市场的办学理念,深化产教融合并着力重构多元协同 的育人机制,突出全面发展并着力推动技能养成的转型升级,紧扣职业发展并重点推进制度建设的 系统设计等。
  • 邓晶晶
    教育与职业. 2021, 1(7月上): 36-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站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交汇的历史节点上,“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亟待认清高等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关系、与基层科技振兴需求的联动关系、与农村贫困地区家庭 的交融关系,把准服务观念存在偏差、常态机制尚未形成、有效模式亟待建构等科技兴农存在的突 出问题,通过筑牢“党建+科普”科技兴农基石、构建“平台+项目”科技兴农机制、组建“专业+团队”科 技兴农主力、打造“资源+品牌”科技兴农样态、畅通“人群+培训”科技兴农动脉、创设“联盟+基地”校 际帮扶阵地等有效举措,贡献科技兴农的职教力量。
  • 教育管理
  • 李明慧 曾绍玮
    教育与职业. 2021, 1(7月上): 42-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双高计划”是新时期提升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大工程。“双高计划” 背景下高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是基于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趋向转变、主线转变和模式转变 的内在逻辑而展开的。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存在着对类型教育的认知和实践偏颇、产教融合中 的行业企业边缘游离、前期规模扩张负面效应引致院校同质化现象突出等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高 职院校亟待从深化类型教育定位的认知和实践、大力实施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三条 路径上重点推进,以全面提升高职教育办学和育人质量,实现“双高计划”建设和引领目标。
  • 李丰 马联合
    教育与职业. 2021, 1(7月上): 48-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百万扩招后,高职生源类型的多样化对原有教学秩序和教学类型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文 章通过对山西省 4 所高职院校扩招学生入学前的学生情况、学习背景、学习动机和入学后的学习投 入、校内教育、实习实训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山西高职扩招存在学生生源单一、学生学习动机不 强、高校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为切实推进高职扩招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改变招 生思路,加强扩招政策宣传;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学生学习动机;丰富教学手段,适应扩招教学要求。
  • 教师与学生
  • 王甜甜
    教育与职业. 2021, 1(7月上): 53-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师资国际化建设有利于高职专业建设国际化,有利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国际 化,有利于高职院校治理向国际化迈进。但目前高职师资国际化建设存在国际化意识薄弱、理念不 明确、国际化建设目标模糊、国际化建设途径单一、国际化建设激励机制缺失的问题。因此,基于 “双高计划”的高职师资国际化建设应深化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师资国际化建设观念;明确能力素 质结构,制定全面清晰的师资国际化建设目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持续拓展师资国际化建设的方 法途径;搭建“引导+奖助+评价”三位一体的师资国际化建设激励机制。
  • 丁馨
    教育与职业. 2021, 1(7月上): 58-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是高职院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关键,虽然日益受到 重视,但仍然面临着服务功能异化、冲突因素较多、体制机制缺失的现实困境。那么,要实现高职院 校社会服务功能和推进内涵建设,必须建立教师社会服务政策导向机制、管理激励机制,激发高职 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动力;转变观念,增强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责任感;搭建综合服务平台、职 业培训与继续教育平台,畅通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渠道;创新优化团队,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社 会服务的辐射力。
  • 崔景贵 汪慧慧
    教育与职业. 2021, 1(7月上): 63-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发展评价存在评价目标过高关注共性要求、评价过程过度强调甄别 选拔、评价方式过于偏重量化标准、评价主体过分重视教师作用、评价类型过多参照普教体系等问 题。积极评价范式是实施心本管理的有效路径,是创新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是推进“三全育人”的 系统工程,有助于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系统建构职业院校学生发展评价的积极范式,要 树牢积极育人的新理念,把握评价的正确方向;把握积极整合的新阶段,完善评价的目标导向;建构 积极协同的新格局,创新评价的实践取向。
  • 刘荣红
    教育与职业. 2021, 1(7月上): 69-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院校学生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好的职业素养,才能提升就业竞争力,在促进 个人更好发展的同时,推动学校良性运转,最终满足新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但目前高职院校学 生职业理想模糊、职业能力不足、缺乏团队精神,个人发展和能力提升受阻,无法适应岗位需求和社 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工作的主线, 构建“三课堂”联动教学,实施“双学分制”考核,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 技能人才。
  • 成人教育
  • 葛平
    教育与职业. 2021, 1(7月上): 73-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继续教育学历一致性水平的政策演进经历了理念萌芽阶段、理念 形成阶段和理念定型阶段。高等继续教育学历一致性水平政策明确了高等继续教育的法律地位, 明确了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增强了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信心和定力。为保障高等继续 教育学历一致性水平,高校应明确高等继续教育的学历水平要求、人才培养管理机制、人才标准内 涵和资源整合机制,坚持质量第一办学理念、严进严出的管理原则、素质“拓展”的本质属性和协同 发展的办学思想。
  • 王瑜 秦凤梅
    教育与职业. 2021, 1(7月上): 79-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中央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大 战略决策,更是巩固脱贫成果、进行相对贫困治理的有力手段。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提升贫困 人口人力资本水平、激发贫困人口内在脱贫潜能。文章基于行为学理论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 果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采用有序多分类 Logistic 方法验证了农民个人因素和职业教育因素对新型 职业农民培育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参训农民对职业教育因素的满意度及现实需求。建议从培训对 象选拔与认证、教学管理与服务、课程建设与实施几方面提升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效果。
  • 课程与教学
  • 郎富平 袁子薇
    教育与职业. 2021, 1(7月上): 85-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问题。对此,应按 照统筹设计、分步建设,行业导向、分层建设,兼容并蓄、整合建设的思路,从课程标准的制(修)订工 程、课程资源的制作(更新)工程、课程平台的选择与整合工程、课程类型的设计与制作工程、课程产 品的应用与推广工程、课程建设的质量与诊断工程六个方面着手,同时创新课程建设的体制机制、 出台保障政策,以期满足“双高”建设的实际需求。
  • 顾至欣
    教育与职业. 2021, 1(7月上): 90-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借鉴澳大利亚课程体验调查法,并根据我国高职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优化问卷设 计,以 14 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研究对象,科学测评学生在线学习体验。整体上看,基础技能 习得和课程资源获取对学习体验影响较为显著;从分组比较上看,专业课与理论课的学习体验占有优 势,男生学习体验相对较好,而本校学生、外校学生与社会学习者的体验特点具有差异性,长期学习与 高参与度学习行为对学习体验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依据调研结果,从创新教学组织模式、改革课程 建设方法、促进学习互动交流和优化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对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 郭均栋
    教育与职业. 2021, 1(7月上): 97-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步入深水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初见成效,基于CDIO理念 的“双师”创客工作坊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新时代职业教育承担着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和使 命,为了达成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两方面目标,文章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设计和线上线 下混合式工作坊课堂教学两大操作程序,详细阐述了校企双导师策略、自主协作探究策略、线上线 下混合驱动策略及创客项目驱动策略,并介绍了校企双导师及学生学习成果两方面的考核评价。
  • 交流平台
  • 张建军 崔发周
    教育与职业. 2021, 1(7月上): 102-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陈嘉庚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他集企业家与教育家于一身,在产业界和教育 界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正是这种独特的经历,使得陈嘉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产教融合的思想。 注意从产业发展的需要出发支持教育发展,注重以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的技术技能水平,倡导知行一 致、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深受中西文化的双重影响,是陈嘉庚产教融合思 想的突出特征。我国当前要深化产教融合、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应该从陈嘉庚产教融合思想 中汲取丰富营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全面推行中国特色现代学 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不断创新职业院校师资培养模式,从而推进职业教 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
  • 孙小伟
    教育与职业. 2021, 1(7月上): 107-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高职思政课需要摆脱“为教而教”的藩篱。连接的高职思政课 堂是基于联通主义思想的课堂形态创新,在个体学习层面体现为围绕思政内容构筑多向度的复杂 学习网络,在学习组织层面体现为师生通过创新交往实现思政教育的价值,在课堂表征层面通过任 务化、情境化、个性化交织构筑动态课堂。对此,文章从学习者、教师、教材以及在线资源及学习数 据等关键环节构建了连接的高职思政课堂形态建构模型,在实践基础上探寻了连接高职思政课堂 的关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