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2020年, 第1卷, 第8月上期 刊出日期:2020-08-01
  

  • 全选
    |
    研究与探索
  • 潘海生 程欣 孙青
    教育与职业. 2020, (8月上): 5-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职业教育实现提质增效目标的重要手 段,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契约治理现代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契约 治理框架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中校企合作资产的专用性程度及其治理方式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 可以发现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契约治理经历了量小力微、注重激励和多管齐下三个阶段。然而, 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契约治理仍存在诸多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政府的有限理性、校企合作 契约治理方式的粗浅以及职业学校和企业契约治理自主权的薄弱所致。因此,我国职业教育校企 合作契约治理现代化的行动路径在于丰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契约治理主体、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 作契约治理方式,并赋予职业学校和企业契约治理自主权。
  • 秦芬
    教育与职业. 2020, (8月上): 13-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教融合政策在整体发展演进上呈现出产教关联日趋紧密、企业主体越发凸显、资源配 置更加丰富、框架体系日渐完备、战略站位不断提高等态势。从政策形成到落地的动态视角,审视 政策推行的实效与政策预期之间的现实落差,可发现影响产教融合政策推进的要素包括内容、过程 以及环境等方面,影响产教融合政策推进的成因包括政策立场与价值诉求的差异、政策执行者的现 有实力、执行主体现实利益的博弈等。完善产教融合政策的设计与实施,可从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施 相配套、管理体制与制度建设相协调、动力机制与控制机制相协同、环境优化与监督评价相结合等 方面发力,推进新时代产与教的深度融合向纵深发展。
  • 卢子洲 廖康平
    教育与职业. 2020, (8月上): 21-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X证书制度的建设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与合作,各利益主体在享有满足自 身利益诉求权利的同时,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合作博弈为视角,文章探讨了基于合作目的的1+ X证书制度利益相关者在利益诉求上的博弈,剖析了利益主体在博弈基础上开展合作的关键——以 明确主体责任作为获得利益满足权的前提。实现合作博弈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权责一致,核心是 发挥各主体的协调效应以平衡彼此利益关系,通过构建利益分享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 育学分银行建设和重视学习者素质,推动1+X证书制度的优化实施。
  • 金炜
    教育与职业. 2020, (8月上): 28-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学院是我国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丰富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重要尝试。新时代高 职产业学院建设具有深层次的目标逻辑,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运作,深化混合所 有制改革,打造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当前我国 高职产业学院在建设中仍存在理念之惑、地位不明、产权不清、治理之争等现实困境,需要从匡正思 想、澄明身份、明确产权、优化治理四个方向发力,寻求产业学院建设发展的新突破。
  • 教育管理
  • 康卉 党杰 黄晓洲
    教育与职业. 2020, (8月上): 35-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之一。文章从办学数量、区域分布、合作方 分布、颁发证书类型、招生规模及专业分布五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认为 存在发展不稳定、招生规模总体较小、专业设置不够科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发展不均衡等问 题。对此应从政府、院校以及企业三个方面出发,通过监督管理、加强引导、政策支持,强化意识、提 升水平、完善机制,校企合作、发挥优势、树立品牌等多方举措,促进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
  • 刘许亮 柴杉
    教育与职业. 2020, (8月上): 40-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三多三精准”的学生资助模式要求资助对象、资助力度和资助育人均做到精准。文章 提出要建立多维度认定渠道,建立集主管需求、客观经济状况和动态调整“三维一体”的认定模型, 确保资助对象精准;完善多举措保障机制、优化资助体系、实施“组合拳”资助方式、建设高效率服务 平台,确保资助力度精准;构建多元化帮扶体系,发挥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的帮扶作用,搭建勤工 助学平台,发挥心理援助作用,实现育人效果精准。
  • 张红梅 李道胜
    教育与职业. 2020, (8月上): 45-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具有目标上的高度一致性、对象上的内在兼容性和内容上的深层适 应性。目前宁夏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通过提升教育扶贫科学决策能力和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取得了 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专业设置与当地经济发展匹配度不够等问题。面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新使命、 完成全面脱贫新挑战和共享数字信息新机遇,文章从优化顶层设计、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完善学生 资助体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等角度提出了宁夏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优化路径。
  • 吴建荣 李永成
    教育与职业. 2020, (8月上): 51-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两高”“两地”为目标的重庆新型城镇化水平、质量、效率同步提升,城市和谐美丽、宜 居宜业。而重庆市高职院校数量增长快,布局集中,发展不均衡;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能完 全匹配。对此,文章提出以下高职院校布局及结构调整策略:建立大数据捕获平台,了解地方产业 的人才需求;政府构建资源统筹平台,形成高职院校“两适应”布局形态;对接行业与企业的转型升 级需求,建立应用型人才继续教育保障机制;夯实专业内涵与特色发展,撬动与行业匹配的内在能 力建设。
  • 职业指导
  • 张希玲
    教育与职业. 2020, (8月上): 58-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就业市场的演变,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大数据助力高职院校 精准就业服务成为必然趋势。大数据技术促进高职院校就业服务深刻变革,对精准就业服务提出 就业服务平台智慧化、就业服务人员专业化、就业服务方式多样化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构建 精准管理服务体系,准确掌握供需双方需求,找准就业服务着力点;构建精准信息服务体系,充分运 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人力资源的精准配置;构建精准指导服务体系,广泛开展个性化教育,提升学生 就业满意度。
  • 崔艳艳
    教育与职业. 2020, (8月上): 64-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而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 任。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供给需求,高职院校要从本校特色出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形 势,构建“分阶分类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构建思路上,要坚持全方位和全过程、综合性和差异 性、阶段性和实践性的原则,明晰目标定位,明确阶段划分;在实施路径上,要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建 设专兼结合师资队伍,搭建校园实践育人平台,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孵化平台功能。
  • 陈勇平
    教育与职业. 2020, (8月上): 69-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态势的日益明显,大学生创业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支 持。在对社会资本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关系网络、人际信任、互惠规范对大学生创业的 潜在影响,继而提出通过理念革新、多主体合作互动、多部门协同保障等政策措施,强化社会资本对 大学生创业的促进作用,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 林栋
    教育与职业. 2020, (8月上): 75-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在信息数字技术革命基础上的新就业形态,对提升高质量就业、优化就业资源配 置、增加社会就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新就业形态所带来的职业生涯的 无边界性、雇佣方式向弹性化、职业认知向自我封闭性、就业状态向不确定性等特点,给高职学生的 就业前景带来诸多新的挑战。文章结合职业胜任力理论,以个体的特色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动态迁 移为逻辑起点,构建反馈能力、沟通能力和行为能力三维度的培养体系,从职业基础技能、职业元认 知、职业复合技能、职业发展潜力四个方面推进高职学生以职业胜任力为核心的就业能力培养。
  • 师资建设
  • 邓华
    教育与职业. 2020, (8月上): 81-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对教师转型发展提出了社会功能转变、知识供给转变、知识体 系转变、专业组织转变、学习方式转变、价值追求转变等要求。面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转型发展不 想转、懒得转、无法转、无可转等瓶颈问题,文章从顶层设计、激励引导、产教协同、视野聚焦四个 角度,提出预警专业调整方向、角色定位“融合”、新旧教学经验的内化、关注学生和产业的需求等 举措。
  • 李建荣 王庭俊
    教育与职业. 2020, (8月上): 87-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提升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是促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高水平师资队伍是 推动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文章介绍了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分析了 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现实困境,提出了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主要对策:拓宽 培养思路,构建专业实践能力动态培养规划;健全培养机制,完善专业实践能力制度保障体系;畅通 培养渠道,建立专业实践能力协同培养机制;改进培养措施,形成专业实践能力多元评价体系。
  • 课程与教学
  • 张剑
    教育与职业. 2020, (8月上): 92-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课程考核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课程学习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和激励性,但高职院校 现有的课程考核方式、内容和标准等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 求。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和高职院校课程考核的困 境,提出高职院校通过系统思考和整体规划专业教学改革,重新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 开展课程过程考核,充分发挥课程考核反馈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高职院校高素 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 王丽霞 曹顺
    教育与职业. 2020, (8月上): 98-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理实融通是提升高职思政理论课亲和力的有效方式。基于理实融通的高职思政课亲和 力提升,要遵循“八个相统一”原则,避免实施过程中出现课程属性边缘化、教学内容空泛化、教学过 程娱乐化、实践教学形式化的错误倾向。在理实融通的高职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要贴合实 际,让学生信其道;教学方式要契合学情,让学生乐其学;教学目的要知行合一,让学生践其行;教学 师资要多方选聘,让学生亲其师。
  • 交流平台
  • 钱和生 朱翠霞
    教育与职业. 2020, (8月上): 103-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通过对戴智敏、沈兆钧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14期发表的《中职学生语文 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文进行商榷、探讨,认为语文核心素养是中职语文学科 教学的基本任务,中职语文教师应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完成中职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任务,语 文核心素养与学生的生活、专业、岗位不存在跨界融合。文章提出,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以语文学科 知识为载体和以语文学科活动为途径,通过学习领域、教学内容、学习情境创设材料的跨界融合, 来培育、发展、提升中职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 郑治伟 许艳丽 张雨澄
    教育与职业. 2020, (8月上): 108-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强化高职劳动教育,既是落实新时代劳动育人目标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提升高职人才 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强化劳动教育应以促进酒店职业技能提升、促进酒店 职业精神塑造、促进酒店职业理想形成、促进酒店职业创新实现为具体目标,可行路径包括构建关 系紧密的劳动教育共同体、打造突出劳动教育的特色课程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活 动、营造“尊重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