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2020年, 第1卷, 第6月上期 刊出日期:2020-06-01
  

  • 全选
    |
    研究与探索
  • 连晓庆 吴全全 闫智勇
    教育与职业. 2020, (6月上): 5-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高校优化发展路径的关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起点,我国应用 型高校产教融合的政策轨迹可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深化期。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实现需理 念融合、知识融合、价值共创,在理念、过程和结果三个层面互动、共融,形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因 此,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优化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可从三个方面考虑:强化融合理念,提 升合作意愿;抓住关键要点,提升合作能力;遵从“善治目标”,构建共治模式。
  • 谢盈盈 杨虹
    教育与职业. 2020, (6月上): 12-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20 年后,扶贫工作将转入解决次生性新增型相对贫困的新阶段。将职业教育扶贫与 区域产业扶贫协同推进,对于新时期推动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解决相对贫困问 题具有重要意义。遵循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扶贫的机理,进一步优化资源布局、畅通交流渠道、 深化项目对接是后脱贫攻坚时代推进产教协同扶贫工作有序开展,提升扶贫深度和力度的关键。
  • 余彬
    教育与职业. 2020, (6月上): 20-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以黄炎培先生“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衍生出来的“大职教观”成为我国职业教 育理论研究的新热点。“大职教观”的思想内涵包括职业教育的社会化、职业教育的终身性、能力形 成的复合性、受教育者发展的全面性。从“大职教观”视角看,职业教育 1+X 证书制度实施蕴含着培 养复合型人才是目标、深化书证融通是主线、推进产教协同育人是方向、促进终身学习是要点四个 层面的内在逻辑。因此,现阶段我国实施推进1+X证书制度宜采取如下策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国 家职业教育资历框架;健全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重构教学体系,以育训结合的 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提升;建立学分银行,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步伐。
  • 孙长坪 段伟
    教育与职业. 2020, (6月上): 28-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重要教学环节。职业教育顶岗实 习存在成本,从管理学视角看,职业教育顶岗实习成本可以分为运行成本和风险成本。职业学校、 实习单位、实习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顶岗实习运行成本构成和风险成本构成,都需要对顶岗实习成 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对运行成本控制的一般原则应为:优化顶岗实习运行程序,提高顶岗实习管理 效率,争取以较小的成本投入获取较大的回报。对风险成本控制的一般原则应为:加大风险防范成 本投入,合理分散风险化解成本。顶岗实习成本具有非营利性,国家应支持顶岗实习参与者有效控 制成本,也更需要采取措施合理分摊顶岗实习成本,以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
  • 教育管理
  • 马宁 林伯海
    教育与职业. 2020, (6月上): 34-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取得了育人理念与时俱进、育人载体不断丰富、育人 政策逐步聚焦、育人机制从无到有的伟大成就。在新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浪潮中,高职院校 必须在吸收过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改革步伐,把握新特征,打造新队伍,出台新办法,搭 建新载体,以提高实践育人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育人对象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 李小波 叶学文
    教育与职业. 2020, (6月上): 41-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普职教育融合符合当下中国教育改革的实际需求,是解决我国教育现实困境的重要突破 口。但是,目前社会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认同仍存在较大偏差,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横向沟通 不足、纵向融合不畅等问题突出。因此,迫切需要加快转变“重普轻职”旧观念,以课程建设为纽带 加强普职教育横向融合,以打通升学渠道为载体加强普职教育纵向融合。
  • 李鑫 刘立业 李毅
    教育与职业. 2020, (6月上): 46-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所依、本质所归,但目前融合程度不高,未能 达到理想的办学愿景。教育生态学作为沟通自然科学与教育科学的“桥梁”,在资源、信息的动态循 环中追求教育要素的优化配置、教育主体的融合协同、教育系统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探索具有 混合所有制特征的生态因子优化提升策略,应寻求生态因子最优合力,坚持错位发展、调整生态位 属、普及信息技术使生态位范围更广,优化体制机制、引入市场检验、加强内涵发展使生态链更加完善, 构建合作空间、加大教育投入、重视文化融合使生态承载力更加包容,建立专业机构、完善保障措 施、增强师生效能使生态创新力更富成效,最终实现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的高效运行及循环发展。
  • 洪涛 王伟毅
    教育与职业. 2020, (6月上): 51-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教融合、“双创”教育是有效促进当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国家推动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文章以江苏省高职院校为例,深度剖析了“产教创”三者融 合育人的内涵意义,并发现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产教深度融合与人才培养匹配度不高、“双创”教育与 专业教育融合度不够、“产教创”三方面融合程度不深的问题。因此,提出“产教创一体化”育人模式 的构建需要有效集聚“政行企校”多方面的力量和资源,打造优质“产教创一体化”育人平台体系,构 建“产教创一体化”育人机制。
  • 王小刚
    教育与职业. 2020, (6月上): 57-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技术服务既是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也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目前,高职技术 服务仍存在技术积累力量不足、内容单一、缺少协同等客观问题。因此,要通过淡化技术边界、弱化 技能壁垒、深化服务融合、强化资源互通等“协同积累”路径,实现高职技术服务的内部循环和内外 协同。
  • 薄爱敬
    教育与职业. 2020, (6月上): 62-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带一路”背景下,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在国 际化办学中也存在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缓慢、特色专业品牌建设缺乏规划、国际化办学师资匮乏、国 际化办学交流平台单一的瓶颈。要实现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高效开展,培养国际化 创新人才,需要转变办学理念、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办学保障、拓展服务功能。
  • 师资建设
  • 谢冰
    教育与职业. 2020, (6月上): 67-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中职学校开展教师培养的重要依据,也是中职 学校进行“双师型”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目前,中职学校在“双师型”教师评价过程中普遍存在评 价目标偏重于奖惩、评价对象覆盖不全、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构建基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 准(试行)》的“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前中职学校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现实需求。根据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文章从价值导向、指标体系和实践策略三个维度构建了中职 “双师型”教师评价模型,阐明了“双师型”教师评价目标要兼顾鉴定性与发展性的价值导向,评价内 容上设置基础性与差异性指标,并采取分层化与多元化的评价策略和方法。依据评价模型,文章从 制订评价方案、形成评价策略、优化评价机制、完善配套保障等方面探索了基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专业标准(试行)》的中职“双师型”教师评价的实施路径。
  • 丁馨
    教育与职业. 2020, (6月上): 74-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世界一流大学教师国际化提升的经验与启示、“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高职院 校教师国际化素质的主要内容三方面来看,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中国际化定位认知有待明晰、国际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国际化专业 技能有待加强和国际化沟通能力有待提升的现状,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应完善顶层设计、深化 国际合作办学、对接国际化企业、创设多元学习氛围。
  • 滕春燕
    教育与职业. 2020, (6月上): 80-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英语的应用场景拓展,涉外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扩充,高职 英语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提升的渠道不断丰富,为高职英语教师队伍国际化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一 带一路”倡议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持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战略性举措。但目前高职英 语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存在缺乏科学规划、培养机制不完善、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评价制度 落后等现实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培训机制、创新人事制度、健全评价制度等发 展出路,以期帮助高职英语教师实现国际化发展。
  • 德育研究
  • 单婷
    教育与职业. 2020, (6月上): 87-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价值体系的多元、新兴媒体的应用、生源结构的调整,我 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存在协同力不足、感染力不足、亲和力不足、贯彻力不足 等现实问题。需要从供给侧发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体系、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内容、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方式、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 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王险峰 李辉 许萍萍
    教育与职业. 2020, (6月上): 92-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通过问卷调研,分析了江苏联院五年制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学生德育现 状,发现当前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部分学生思想单纯、缺乏理想和抱负,“小思政和大德 育”的融合度不够,“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存在差距,学生德育评价亟待完善等问题。对此,文章提 出构建“1234”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从整合育人资源、拓展育人途径、开展多维评价三方面探 索五年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 艾宏伟
    教育与职业. 2020, (6月上): 97-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是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追求,是提升核心竞争力 的源动力,更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精神源泉。高职院校文化主要具有职业性、行业性和区域性三 大特征。文章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学生、校企产教融合和社会认同四个层面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 文化育人困境,提出重塑校训文化、构建“五业融合”职业文化自信体系、建立涵育核心价值校园特 色文化等育人途径。
  • 交流平台
  • 耿杏
    教育与职业. 2020, (6月上): 102-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职前职后学习者具有协同发展的内在需求、见实习中交流主动性差造成在校生获得 感少、一线人员职业技能系统性提升与专家引领的需求,使得职前职后学习者协同发展成为必然, 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为其提供了可能性。构建职前职后学习者“333”混 合式协同发展模式,具体实施过程分为课前自主学习与项目布置、课中混合式协作与项目完成和课后 项目实践反思评价。该模式的创新与价值体现在一线人员学习者群体的独特性、多元互动、课 程内容的动态优化、高职学生的深度学习与创新意识培养、草根在职培训与高职资源开放共享五个 方面。
  • 任爱珍 徐坚
    教育与职业. 2020, (6月上): 107-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网络舆情具有发生的常态化和应对的挑战性、发生的迅捷性和影响的 广泛性、发生的地域性与议题的周期性、舆情焦点的集中性与关注的分散性、舆情客体的敏感性及 载体的多样性等特征,而高职舆情引导与管理面临重要性认识不足、应对机制缺失、行为主体的特 殊性等现状。因此,应采取提高主体认识、建立应对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和坚守有关原则等应对 策略,增强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