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2020年, 第1卷, 第10月上期 刊出日期:2020-10-01
  

  • 全选
    |
    研究与探索
  • 沙鑫美
    教育与职业. 2020, (10月上): 5-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分类发展阶段,“类型单一、刚性统一”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与 “三元并存、分类发展”的路径设计矛盾凸显。要摆脱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对普通本科教育的路径依 赖,需要基于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依据不同类型本科教育的内涵差异,分别制定类型培养目标,形 成本科教育“基本要求+类型目标”的明确导向,这样才能促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健康 发展、特色发展。
  • 周丙洋
    教育与职业. 2020, (10月上): 12-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的产教融合改革在国家层面可谓高位推动、力度空前,然而,从现实的角度理性审 视,高职产教融合尚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的状态。从供给侧、需求侧、宏观环境、微 观落实等视角深入剖析发现,“共享难”是制约高职产教融合生态系统优化的关键瓶颈。因此,要理 性面对高职院校共享资源和能力不足、企业共享意愿和动力不强、推动共享实现的政策落地难、促 进成果和资源共享的机制不健全等困境,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引,树立开放系统思维、协同思维和 整体优化思维,引领高职产教融合生态系统路径优化。契合生态系统理论的高职产教融合优化框 架路向,应以共用共享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共赢共享目标指引为方向,以共治共享机制优化为关键, 以共建共享价值导向为核心,以共存共享政策协同为重点,构建深度融合的产教共生系统,促进高 职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打造支 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 彭小慧
    教育与职业. 2020, (10月上): 20-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职业教育大众化、标准化、终身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完善国家资历框架,构建职 业教育学分银行已是时代所趋。当前,我国学分银行建设面临着制度制定难、统一标准难、书证融 通难、学分转换难、有效管理难等难点问题。因此,要积极搭建学分银行整体制度框架,统一现有区 域性学习成果认定标准,多措并举促进书证衔接与融通,构建不同教育类型人才培养“立交桥”,打 造兼具灵活性与稳定性的学分银行管理体系。
  • 王书柏 胡祎
    教育与职业. 2020, (10月上): 28-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培训政策演化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 40 多年来我国 职业培训政策的嬗变逻辑。研究发现,我国职业培训事业可分为恢复与重建期、改革与发展期、终 身培训制度建立期三个阶段,经历了主体上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多元、对象上从清理存量向扩大增 量、形式上从原则指导向规划引领、内容上从单项技能向终身培训和目标上从政府指令向社会需求 的嬗变。未来,我国应从完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建立多元成本分担制度、压实职业培训主体责任、 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四个方面来推动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
  • 教育管理
  • 刘美玲 王忠昌
    教育与职业. 2020, (10月上): 36-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校长领导力是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校长在领导学校发展 过程中,通过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形成政、校、企的互惠共赢,以实现“双高”建设发展目标的能力。 在领导学校发展过程中,基于宏观、中观、微观三维视角进行高职院校校长领导力构建,主要包括规 划力、创新力和治理力。同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校长领导力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可通过构建“双 高计划”高职院校校长专业标准、开展“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校长专业培训、“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校 长领导力的自我提升、实施“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校长领导力多元评价等行动策略,提升“双高计划” 高职院校校长领导力。
  • 杨岭
    教育与职业. 2020, (10月上): 41-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开放办学是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智慧教育契合于高职办学的开放性理念,二者存在共 生关系。智慧教育视野下高职院校开放办学可通过智慧空间的打造、智慧课堂的创设、智慧教育资 源的共享、智慧课程库建设、智慧决策与管理,使之具备技术支撑,促进教学过程的开放,服务地方 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国际开放办学,树立主动开放的战略思维,从而进一步推进办学的开放性。
  • 马骏 陈文珊 郑静姝
    教育与职业. 2020, (10月上): 46-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教集团在规模建设上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仍存在职教集团法 律主体不明晰、治理机制不完善、绩效评估不清等建设瓶颈。文章在分析了职教集团实体化内涵及 意义的基础上,认为职教集团实体化需要遵循权责对等、市场导向、共建共享的建设原则,明确包括 厘清法律主体、完善运营机制、明晰绩效考评、共享共建项目在内的建设目标,从实体组建到治理运 营,探索职教集团实体化的改革路径。
  • 张君
    教育与职业. 2020, (10月上): 5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教融合是一种将产业和教学融为一体的办学模式。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国 家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而且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内驱动力,也是应用型高校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实践中依然存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错位、多方主体与育人模式冲突、制度保障与评价体系偏离 等问题。因此,必须创新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模式:协同育人,共创产教融合新生态;多元融合,建 构多重维度共同体;同向发力,打通产学研发展壁垒。
  • 乔京禄
    教育与职业. 2020, (10月上): 56-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将生态性集群品牌建设引入常州高教园区是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自身发展以及市场和社 会环境三方面的需要。实施生态性集群品牌建设,需要满足规模效应、集群模式、市场认可和获得 荣誉等条件。文章从创新生态性集群品牌结构体系、创建生态性集群品牌识别体系、创设生态性集 群品牌特色产品、重视生态性集群品牌管理维护四个方面提出常州高教园区生态性集群品牌建设 策略与途径的初步构想。
  • 刘吕亮 王德云 刘芳
    教育与职业. 2020, (10月上): 61-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实行 1+X 证书制度试点,既是职业教育畅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快速培养通道的需要,又 是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确保其制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当下正处于由双证书制度向 1+X 证书制度的过渡与转型期,面临宏观规划缺失、考核标准混乱、学分银行未建立、配套机制不足 等诸多难题。面对这些不利因素,职业院校应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多元主体参与其中,针对上述制 约性因素精准施策,充分利用国家资历框架构建的难得机遇开展好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构建符 合新时代发展规律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
  • 职业指导
  • 韩庚君 何继新
    教育与职业. 2020, (10月上): 66-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存在的供需错位、供给模式同质化、供给精准性不足、供给效率低下等现实困境,实质在于对教育 真实需求的识别不够准确。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要求在于厘清需求、实质 和目标,确定精准供给的“靶向”选择。解决之策在于以精准供给为行动逻辑,通过对教育需求的精 确识别、供给主体的耦合协同,构建合作高效的多元供给机制,持续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供 给侧改革。
  • 卢卓 吴春尚
    教育与职业. 2020, (10月上): 74-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专创融合既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文章从理念认知、课程 改革、实践平台、师资队伍、体制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专创融合的主要困境,并指出高职院校应以 创为核心,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专业、实践、教师、组织目标等方面实现六大转变,促进高等职业 教育的价值重塑和改革转型,引领高职院校在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向“创业型大学”迈进。
  • 师资建设
  • 张海燕 李向红 康冰心
    教育与职业. 2020, (10月上): 79-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养,有利于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有利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对广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 伍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存在数量不足、缺乏实践技能和创业经验等现实 问题,并基于精益创业方法论,从目标层、结构层、类型层、能力层、路径层、基础层六个层次构建创 新创业师资精益发展模式,提出用同伴教育、精准培训、科研引领、项目驱动、按需保障等路径提升 教师的创新创造能力、双创教学能力、教研科研能力、创业实践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打造专兼结 合、校企融合的结构化“双师多能型”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 尹莹
    教育与职业. 2020, (10月上): 84-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师资能力是职业教育的立教之本和兴教之源,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院校的办 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高职教师参加各项教学能力竞赛,既有助于夯实教学基本功,也有助于骨 干教师成长、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面对赛事体系不健全、比赛形式滞后、比赛评判标准单一、奖励力 度不充分等困境和不足,应从搭建多层次参赛平台、创新实战化参赛形式、完善多元化评判标准、构 建全方位激励机制等维度入手构建以赛促教新模式,全面提升高职教师教学能力。
  • 姜运隆
    教育与职业. 2020, (10月上): 89-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分析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影响高职教师教学能 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机制不健全、教学资源的支撑度和利用率不高、教学评 价导向的职业成就感不强、教师相互交流与合作的程度不深等方面。对此,文章从“外推”与“内生” 双方角度,提出以下教学能力提升策略:完善机制,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搭建平台;路径导向,为教 师教学能力提升引领方向;创新模式,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探索方法。
  • 德育研究
  • 李福鹏 王长伟
    教育与职业. 2020, (10月上): 93-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对象出现新变化、教育教学过程出现新情况、教 育合力构成出现新问题,呈现出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广泛性与功利性实用性并存、教育过程的全员全 程全方位育人、教育教学手段的多元化融合和教育教学模式的动态性转化等特征。对此,文章提出 从制度供给、方法细化、形式探索、模式创新等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 魏艳 花树洋
    教育与职业. 2020, (10月上): 98-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传播模式以及网络舆情传播迅速、无序带来监测和监管压力,都给 舆情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高职院校的舆情治理工作理念亟须更新,体制机制亟待健全, 技术水平亟待提升。对此,文章提出以下优化路径:建立“大思政”格局,引领网络舆情治理新思路; 树立“大宣传”理念,建构网络舆情治理新机制;培养“大数据”思维,引入网络舆情治理新技术。
  • 交流平台
  • 孟庆东
    教育与职业. 2020, (10月上): 103-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院校着力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思想价值、教育价值和社 会价值,由于校园教育、产业结构、社会氛围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 观,为了实现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教育学生养成积极的劳动习惯、引导学生涵养浓厚的 劳动情感、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劳动技能的劳动教育目标,文章提出要进一步充实教育内容、改进 教育方式、建设教育载体,营造教育环境,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
  • 肖慧欣
    教育与职业. 2020, (10月上): 108-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采用“心理资本量表”和自编问卷,对福建省900名返乡创业大学生开展调查。研究 发现,返乡创业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总体情况较好,其中心理资本对返乡创业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影响 作用显著;在人力资本中,月收入情况对社会适应影响作用显著;在社会资本中,创业盈收对社会适 应影响作用显著。对此,文章建议建立健全的协同机制,多举措助力返乡大学生创业;通过购买农 村社会工作服务,帮助返乡创业大学生适应社会新环境;加强返乡创业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培训,提 高其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