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2019年, 第1卷, 第12月下期 刊出日期:2019-12-15
  

  • 全选
    |
    研究与探索
  • 毛旭 张涛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下): 5-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社会发展 新态势、职业教育信息化生态建构、技术与政策的双轮驱动等多重因素促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亟须 加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在人工智能时代下,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 化,强化对受教育者的“软素质”培育、个性化教育以及实现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共享将成为现代职业 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型态。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职业院校应当从构建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搭建智慧化教学与管理体系、加强受教育者的人工智能素养培育等方面着手,推动人工智能与职业 教育深度融合。
  • 谢琪 丁金昌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下): 12-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双高”建设是新时期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迈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构建高 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既是“双高”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双高”建设能否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的关键。文章从分析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构建的必然性入手,系统阐述了校企“双元”育 人的内涵,梳理了当前高职校企“双元”育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面向“双高”建设的高职教育校 企“双元”育人体系的构建路径。
  • 薛峰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下): 19-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代农民工需要加强学历型教育,缘于新时代发展需要农民工加强学历教育、农民工 自身发展需要加强学历教育以及社会进步需要加强农民工学历教育。百万扩招是2019年中央政府 工作报告提出的“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点工作任务,并首次将农民工纳入招生范畴。生 源对象扩展、招生规模扩大、学校体格扩容、国家政策支撑等为农民工接受学历教育提供了历史机 遇。面对百万扩招的历史机遇,农民工要更好地接受学历教育,必须进行机制改革和路径创新:强 化招生机制改革,推进考核方式创新路径;推进培养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健全保 障机制改革,落实经费保障创新路径;深化管理机制改革,实施服务体系创新路径;完善评价机制改 革,构建动态评价创新路径。
  • 吴南中 夏海鹰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下): 26-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国家提出了 1+X 证书制度,希望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证 书的建设,实现职业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联动,提升职业人才培养质量,重塑职业教育体系。1+X职业 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尝试采用市场机制,通过“申报+批准”的方式由社会机构建设,因此,迫切需要 规范的流程指导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文章梳理了 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其标准开发的基本流 程,提出了证书选取、规则确定、任务穷举、能力聚团、能力矩阵、能力标准建设、能力校验七个核心 环节及其质量控制的方式,并提出了保障质量的相关措施。
  • 教育管理
  • 杨璐 邓华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下): 33-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等教育面临分类发展的价值选择,分类发展视域下高职教育的应然表征为实质公平的 回归、分类发展体系的构建及良性竞争的激励。针对当前高职教育改革面临的院校建设、专业设 置、人才培养等多重实践困境,文章提出坚持统筹规划,分类引导高职院校发展定位;强化行政督 导,规划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走向;科学构建专业集群,靶向瞄准专业定位;立足区域特色,发掘 人才培养“主打产品”等对策。
  • 邓怀勇 马琴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下): 38-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探索校企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高职院校校企 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加强顶层设计,服务区域发展;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提高 服务意识,突出企业与院校的“双主体”地位:重视平台建设,以项目促合作,改善产学研协同育人的 条件:加强内涵建设。
  • 李双 吴丽霞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下): 41-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国制造业人才队伍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佳等问题。为充分满足行业企业对于 工匠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需充分发挥自身的工匠型人才供给职能。然而基于供给理论视角来 看,高职院校在工匠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着供给力度亟待加强、供给环境亟待优化、供给条件亟 待完善以及供给结构亟待调整等困境。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加强供给力度、优化供给环境、完善 供给条件、调整供给结构来加强工匠型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工匠型人才供给水平。
  • 王利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下): 45-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做好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纪律性和自我约束力,同时也有助于提 升高职院校的育人水平,对于学生、院校都具有广泛而深刻的重要影响。文章梳理了协同学理论的 内涵与观点,结合当前一个时期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多个方面因地制宜地 提出了针对性措施,旨在提升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水平,为院校管理者和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一定的 参考和借鉴。
  • 杨晶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下): 49-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管理,已逐步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 提升学生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信息化管 理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信息化管理网络技术不强、信息化 管理体系亟待健全、信息化管理队伍有待加强以及安全防范与预警机制不尽完善。为此,基于项目 管理理论视角,高职院校应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完善学生信息化 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优化安全防范与预警机制。
  • 师资建设
  • 金礼舒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下): 53-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适应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我国职业教育已向 高质量发展转型,这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文章基于胜任力理 论指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主要由基础素质、专业素质和观念素质三方面构成,进 而提出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适然之策:牢固树立“双师型”教师的发展理念;探索 “双师型”教师的培育方式;优化“双师型”教师的队伍结构;构建“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
  • 杨润贤 李建荣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下): 57-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阐述了师资队伍在高职院校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深刻剖析了高职院校 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而结合试点专业建设经验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水平骨干专业建 设中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建议:健全教师专业标准,提供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制定教师发展规划, 建立系统连贯的培养体系;校企共建实践平台,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拓宽国际教育交流合作, 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构建教学评价体系,不断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
  • 比较教育
  • 张晓玲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下): 62-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英国继续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经历三次重大变革,不仅促进了职教师资的专业化发展,而 且满足了产业市场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这些标准尊重和发挥了雇主力量,行业标准优先,逐步 确立了职教师资的“双重专业化”,建立了由繁到简、日趋宽泛的内容框架,强调了教师个体反思和 彼此间的交流合作,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为我国职教师资专业化标准建设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 朱金兰 贾朝东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下): 70-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在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文章从美 国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历史沿革、美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美国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 证途径等方面介绍了美国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并提出我国应学习美国的经验,完善职业教 育教师专业教学标准,拓宽职业教育教师认证途径,对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进行专门认证,对职业教 育教师资格进行分级与更新认证,从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 课程与教学
  • 周平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下): 76-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课程衔接是实现中职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衔接贯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程衔接质量 是“3+4”试点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PDCA 循环是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科学方法。文章借鉴 PDCA 循环理论,以其循环流程为基础,构建科学规范的“3+4”课程衔接质量持续改进模型,以提升会计人 才培养质量。
  • 储海平 王祖凤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下): 81-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阐述了微课生活化设计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中职德育课程生活化微课的设计思路, 提出要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进行中职德育课程生活化微课的具体实践,进而指出了中职德育 课程生活化微课设计与教学应用的新意、亮点和不足,提出了中职德育课程生活化微课设计与教学 应遵循的原则,即把牢方向原则、遵循规律原则、坚持三贴近原则,从而有效培养中职生思政学科的 核心素养。
  • 邵路才 才晓茹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下): 85-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坚持把立 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政课教学面临话语形态泛政治化、话语内容脱 离生活世界、话语方式缺乏交流互动、师生话语权不对称、师生话语语境间隔等诸多困境。在现代 语言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要适应新形势,通过转换话语形态、回归生活话语世界、创建沟 通式话语方式、尊重学生的话语权、铺设师生契合的话语语境等路径,探索教学话语体系的创新,提 高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政治理论水平。
  • 交流平台
  • 付海涛 段玉明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下): 89-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推进民办高职院校的分类管理是促进民办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和实践 探索。文章梳理了民办高职院校分类管理的历史沿革,指出了民办高职院校分类管理存在的主要 困境,进而提出了民办高职院校分类管理的策略:明确标准,增强分类选择的指引性;尊重现实,坚 持营利性民办学校名称的一致性;修正条例,增强登记为事业单位的可操作性;积极稳妥,设立民办 高职学院分类选择的过渡期。
  • 王贞惠 王树生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下): 94-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学院是产教融合视域下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与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型融合体。梳理企业学院的缘起与发展,解读其建设机制与时代特征,对落实 《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具有深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文章以泉州 轻工职业学院为例,探讨了企业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通过构建“七个共同”协同育人 模式,完善“四维一体”运行保障体系,为新时代企业学院建设的现实路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探索与 实践。
  • 侯伟强 吴春萍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下): 100-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分析了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合作的必要性,梳理了粤港澳大湾 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机制体制、创新协同、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发展困境,进而从把握关键点、 找准着力点、聚力突破点三方面提出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发展的路径 建议。
  • 沈叶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下): 104-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着眼于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了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内 涵与价值,提出了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树立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导向的办学 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紧密对接、采取多种形式培育工匠精神。
  • 罗俊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下): 107-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提出建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点+企业 群”的校企共同体,实现专业与行业的良性对接;构建“1+n”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 “4+1”模式,实现工学交替的有序进行;构建卓越的企业导师和师傅团队,实现双师的协同育人;构 建与岗位技能培养标准相匹配的学生考核晋升体系,实现学生“梯级递进”成长。基于此,通过落实 “三衔接”的培养制度,规范学徒培养标准;创新“实岗轮换”的学徒模式,提高学徒实操技能;建成 “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基地,改善实践教学环境;搭建“递阶式”创新创业培育体系,提升学生创新创 业能力等路径不断提高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