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2019年, 第1卷, 第12月上期 刊出日期:2019-12-01
  

  • 全选
    |
    研究与探索
  • 林晓雯 刘志文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上): 5-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教关系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心环节,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形成了多种形态 的话语范式,开创了走向多元中心治理的新范式与路径。在这个过程中,产教关系的话语意义发生 了重大的变化,因此文章尝试基于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中关于产教关系的关键文献分 析,梳理产教关系话语范式的演变,勾勒出 70 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互动的演进脉络,并对我国 职业教育产教关系话语范式进行展望,提出面对当前新的阶段性命题,产教关系的理论体系需要 向更合理化的“政策翻译”、以问题为导向的动机、立足本土的国际话语构、注重定量分析法的范式 转向。
  • 刘阳 高树平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上): 12-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X证书制度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与制度设计,可以重构新时代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学习生态,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 盾。文章梳理了 1+X 证书制度的理论基础,包括促进就业创业及筛选假设理论、职业教育改革及新 职业主义教育理论、个体发展及终身教育理论,并提出了1+X证书制度的实现条件:职业技能等级证 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职业院校学生培训与考证 意愿强烈、1+X证书制度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 万的 胡炜骏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上): 19-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校企合作是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基础,校企合作层次决定职业教育集团的办学成效,校企 合作直接影响职教集团化办学治理。针对当前职教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存在的校企合作意愿“冷 热不均”、部分政策陷入“失效”危机、合作项目缺乏深度和广度以及缺乏对企业成本的分担和补偿 机制等问题,文章提出新时代背景下推动职教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的对策:夯实职教集团校企合作 发展的制度供给;强化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建立利润代偿机制;构建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现代 职业院校制度;推动校企合作的“理念、平台、模式、文化”全面融合。
  • 张彩娟 张棉好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上): 26-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重视可迁移技能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分析可迁移 技能生成的基本原则与架构应包括技能选择要求的普遍性、技能确定程序的民主性、技能形成情境 的特定性、技能动态框架的检验与调整的基础上,提出未来职业教育人才的可迁移技能培养路径: 制定适应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国家资历框架,达成学分转换;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技能标准 的开发,研制教学标准;践行培训面向不同群体的 1+X 专业授课模式,评定技能等级;完善职业人才 自我管理机制与转变就业观念,增强适应心理。
  • 教育管理
  • 张国浩 王以雷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上): 32-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既是高等教育改革、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培 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整体基础薄弱、资源支持乏力、发展定位不准 确、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困境,政府要主导实施,加大财政投入,有 针对性地给予政策资金支持;院校要找准定位,坚持特色发展,注重打造品牌和优势;企业要积极融 入,培育应用型人才,全方位深化校企合作;社会力量要协同参与,推进开放合作办学,努力实现多 方共赢。
  • 张海宁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上): 37-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党的十九大和“一带一路”峰 会精神要求,我国高职院校须加强与沿线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交流,在发展自身过程中不断调整专 业建设,开展多形式的人才培养培训;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输出我国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完 善高职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高职教育品牌。文章从 应用技术培训、优势专业辐射、骨干教师援外、技能成才留学、企业出海助力、教育质量保障、科技服 务合作等工程方面进行了探索。
  • 王春燕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上): 42-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扩招百万的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将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生源结构由学龄段生源进 入学龄段生源与社会生源共生共长的新常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经验,通过实施“行业+ 业内领先企业”产教融合,由浅层次校企育人向校企“双主体”育人转变;实施“指导性路径”培养机 制,由整体性人才培养方案向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转变;实施与学习者水平适恰的课程改革,由传 统课程设置转向突出实践应用项目课程和增加补偿性课程转变;实施与学习者背景相适应的教学 改革,由限定学制向弹性学制、灵活学习转变;建设专兼分工协作的师资团队,由兼职教师替补向大 力培育企业兼职教师转变的五方面转变应对生源结构的新常态,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 技术技能人才。
  • 陈民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上): 47-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互联网+”向职业教育领域的快速渗透,智慧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实现 了高职院校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习理念和方式、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变革与创新。 文章基于智慧教育理念从无到有、影响力渐趋广泛的现状,结合当前一个时期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 方面存在的智慧教育模式认识模糊,智慧教育管理存在“无人驾驶”现象,智慧教育管理模式无统一 标准、缺少人才支撑和专职协调机构等问题与瓶颈,有针对性地提出端正观念、合理定位,确保智慧 教育管理理念切实落到实处;建构智慧课程管理平台,促进学生培养“自适应”学习能力,提高教育 管理效率;构建智慧教学管理平台,提升各部门之间的兼容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合理化建议 与对策,以期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水平、促进高职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 季昌勇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上): 51-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工匠精神与职业院校人才培育在本质内涵、价值取向和实践内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关联 耦合性。目前,职业院校人才培育依然存在制度不完善、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校企合作未形成有效 机制等问题,需要通过构建立体式课程体系、创设情景式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外化式制度体系,深化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体系,推动“工匠精神”内化于行,提升职业院校 人才培育质量。
  • 职业指导
  • 陈丽君 喻可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上): 55-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基于劳动力供需视角分析中职劳动力供求现状,发现存在供给规模逐年缩减、就业 结构供需失衡、供需层次难以匹配、区域人才供需错位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人才供给规模 不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人才层次竞争力较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均等造成。对此,文章提出要把握 市场需求、深挖产业潜力、畅通升学渠道、促进区域协同,以期提升中职学生就业质量。
  • 吴洁 牛彦飞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上): 63-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研究主线,通过分析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 发现存在缺乏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够完 善、创新创业师资不足等问题,并提出要健全组织结构和制度建设、加强师资拓展和培训、健全创新 创业课程体系、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加强统筹管理,由此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 路海玲 吕坤 徐嘉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上): 68-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引入战 略地图理论,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战略地图。通过健全人文素养培育体系、完善创新创 业工作机制、建设创新创业全方位平台、建立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各 环节和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创业活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 师资建设
  • 刘雷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上): 74-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行业企业对于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 这使得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急迫性日益突显。“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特色化 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但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 师建设过程中还面临包括教师实践能力偏弱、评审考核失范、激励效果欠佳以及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缓慢等诸多困境。为此,高职院校要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完善评审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激励制 度,推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 唐上洁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上): 78-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分析大数据与教师队伍精细化管理融合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应用型院校 教师队伍管理面临的问题,包括缺乏系统的教师培养体系、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不足、师资配置不合 理、教师的评价与考核方式相对单一等。对此,文章从大数据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的视角,从动态 调整教师培养体制、实现教师精密培训、优化师资资源配置以及丰富教师评价管理方式等多个方 面,为基于大数据的教师队伍精细化管理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 课程与教学
  • 谭永平 唐春生 刘逸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上): 82-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是实施混合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文章在分析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 的内涵与要素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存在目的不够明确,思路不够清晰;目标不够具体,任务不够典 型;方法不够优化,步骤不够完整;混合性不够突出,单元不够规范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混合式 教学设计应明确“三个目的”、理清“一条思路”、坚持“五项原则”、抓好“五个环节”的策略,以期优化 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 靳雪芳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上): 86-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认为在当前“双元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课程体系设计缺乏 灵活性、实践课程教学的保障体系设计不够完善、“双导师”设置容易造成相互错位等问题。借鉴 “三层次双元”合作机制经验,从双培养主体的运行机制和专业课程体系两方面提出了“双元横向一 体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构想,明确了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注意合理进行课程开发、不 断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校企合作平台、构建校企一体化的考评体系等问题。
  • 孙丽 徐慧娥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上): 91-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文献梳理基础上,基于 ISM 构建了高职翻转课堂学习成效影响因素层级递阶模 型,直观反映各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研究表明,教师情感支持与学校顶层设计是影响翻转学习成 效的根源性因素。学校应重视翻转教学人员驱动及信息化环境建设支持;教师应关注学习者情感 需求并及时反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力;着眼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合理组织翻转教学;注重提升学 生信息技术素养,以推动翻转学习成效提升。
  • 交流平台
  • 崔景茂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上): 96-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工作室发源于传统手工业作坊,工作室学徒作为师徒技能传承模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工 作室模式学徒制是当前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介绍了工作室的概念,梳 理了工作室模式学徒制的演进,阐明了工作室模式教学能够有效发挥反馈机制的作用,能够实现学 生能力螺旋式上升,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且开展工作室模式学徒培养具有成本优势;同时,提 出工作室模式学徒制的实施路径:按照生产性要求,高标准推进学徒工作室建设;利用校内工作室 开展校本兼职学徒培养;利用企业工作室开展多种类型的现代学徒制培养。
  • 杨丽丽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上): 102-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信息化教学对高职院校师生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教学强调学习情境创设、 师生协作探究、深化会话交流、知识意义建构等,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师生共同体的公共性、联结 性、整体性以及“默认一致”性。但是,教师的自我为中心定位、不太高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以及学生 较低的参与意愿和行为是高职院校师生共同体建设面临的困境。对此,需要通过树立信息化理念、 改善信息化教学方式、拓展信息化教学渠道等途径来推进高职院校师生共同体建设。
  • 刘萍 张开智
    教育与职业. 2019, (12月上): 108-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实施模块化教学已成为大势所趋。模块化教 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立足于完善模块化教学,对模块化教学课堂进行全 面评价,是深化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应用型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仍存在诸多 问题,包括评价指导思想与目的模糊,缺乏多元评价理念;评价次数明显不足,评价方式和主体过于 单一;评价标准不完善,评价心理有待改善。因此,应用型院校应坚持以完善模块化教学为导向, 明确评价指导思想与目的,树立多元化评价理念,实现评价时间的动态化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改 进评价标准,规范评价制度,形成科学评价心理,切实提高应用型院校课堂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