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2018年, 第1卷, 第9月下期 刊出日期:2018-09-15
  

  • 全选
    |
    专题
  • 曹晔
    教育与职业. 2018, (9月下): 5-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六部门分别出台了有关深化产教融合 和促进校企合作的文件,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职业教育延伸到高等教育,将对我国教育体系改 革、人才培养体制和人力资源开发产生深远的影响。产教融合是新时代的产物,是一种新的教育方 式,具有多主体性、多类型性、多层次性和体系性等特征,其关键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构建促进 企业主体作用发挥的制度环境。
  • 孙翠香
    教育与职业. 2018, (9月下): 1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代解决教育与产业“错位”的问题,迫切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关于深化产教 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具有深远意义。该政策的亮点颇多:基于解决整个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 “错位”问题的立场及立意前所未有;强化了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直面“校热企冷”这一现实问题; 完善了“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明确了“四位一体”产教融合体系架构;明确了“四位一体”产教融合 体系架构的实现机制即重点推进、协同实现。在贯彻落实时,需要考量如下方面:产教融合配套执 行政策如何凸显新时代的“新”意蕴;如何凸显省域特色及形成产教融合政策生态系统;如何“协同 推进”产教融合政策。
  • 檀祝平
    教育与职业. 2018, (9月下): 18-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职业教育经历几十年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人才培养、职教体 系建设、校企合作方面依然存在很多深层次问题。新时代职业教育要以问题为导向,在求真、务 实、创新三方面发力。首先,职业院校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按“全人教育”理念全方位育人,同时 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其次,职教体系建设应立意更高,从人才可持续发展角度 务实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学制衔接,共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后,职业院校要积极主 动地调动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加快产学研合作升级,真正促进产教 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输出水平。
  • 研究与探索
  • 南旭光 汪洋
    教育与职业. 2018, (9月下): 25-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作为支撑所有产业变革的通用性技术,推动着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变 革,自然也对职业教育治理提出了重构与创新的要求。由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治理结构的 僵化性、治理方式的低效性、治理范围的狭隘性、治理机制的碎片性等现实挑战,为此,应着眼于智 慧社会的特质,围绕优化治理模式、创新治理制度、重构治理机制、完善治理格局等方面优化人工智 能时代职业教育治理的可选路径及政策框架。
  • 杜灿谊
    教育与职业. 2018, (9月下): 31-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它引领着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决定着课程体系,影响着人才培养模式,制约着专业设置。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高端技术技能型 人才短缺、办学层次不健全、专业建设滞后、办学形态封闭等诸多困境,急需扩大高端技术技能型人 才的培养规模;提升办学层次,确立与“中国制造2025”的契合点;专业升级,打造与“中国制造2025” 匹配的专业体系;调整职业教育结构体系,创办适应“中国制造 2025”的开放性职业教育;明确职业 教育的功能定位,以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
  • 黄素
    教育与职业. 2018, (9月下): 36-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既是体现职业教育跨界属性及整合特性的基本形式,也是职业教育 区别于其他教育形态的基础,更是构建现代学徒制的根本形式。当前校企双主体合作过程中由于 存在政策落实力度不够、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分离、政府职能缺位以及合作形式难以创新等问题,使 得校企双主体合作流于形式。实际上,校企双主体在合作的组织形式、理念、利益、政策、文化等方 面存在博弈。按照双方博弈的诉求,应该大力推进组织形式的协调整合、合作理念的调适组合、 合作政策的配套组合、合作文化的择优组合以及合作利益的共赢组合,进而实现校企双主体的深 度合作。
  • 教育管理
  • 孙杨 王颖
    教育与职业. 2018, (9月下): 42-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公办高职院校引入 PPP 办学模式是以经济供给侧改革倒逼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一次 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核心是构建基于深层资本及产权纽带关系的“政行校企发展共同体”。 PPP办学治理结构由四要素构成——“伙伴关系构建”“职教公共服务提供”“风险承担”“经济利益共 享与社会责任担当”。通过融汇诸组织原则——“和谐”“变化”“平衡”“比例”“运动”“集约”和“主 导模式”来控制和整合四要素以确保整体治理秩序。PPP办学模式的稳定长效发展需要通过国家政 策顶层设计的“微刺激”和基层院校治理理念、治理组织和治理机制改革的“强刺激”双管齐下,发 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实现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 治理。
  • 周国忠 巫程成
    教育与职业. 2018, (9月下): 49-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服务类高职院校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深 化教育教学改革,但由于受制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性不足、政策引导功能不强、院校内部自身动力 不连贯等诸多因素,导致在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时面临困局。文章试图从协同创新视角剖析院 校、社会、政府方面协同要素、创新要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究构建多维协同的服务类高职院校创 新创业教育模式。
  • 曾锦
    教育与职业. 2018, (9月下): 53-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制造 2025”战略的必要性及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内涵,然后指出了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策:高职 院校应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高职院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 培养方案,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业 导师的专业化水平;高职院校应构建完善的创业平台,增强校内孵化能力。
  • 王梓
    教育与职业. 2018, (9月下): 57-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学改革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应用型院校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应用型院校应全 力推进教学改革,实现自身转型,着力为社会培养能力更加全面、技术更加高端的实用型人才。文 章分析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应用型院校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师资建设方面、校企合作方面存在 的问题,提出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应用型院校教学改革路径:着力完善课程体系,为教学改革提供 内涵支撑;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学改革提供内部支撑;发挥合作企业潜力,为教学改革提供外部 支撑。
  • 肖芳 任红民 朱国清
    教育与职业. 2018, (9月下): 61-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院校科研业务量快速增长,对科研管理及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加快科研 信息化服务建设进程,提高科研信息化服务质量。通过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 服务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有机结合,把科研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信息和知 识进行有效的整理、存储、共享、利用和创新,促进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理念转变,提高高职院校科研 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 王唯茵
    教育与职业. 2018, (9月下): 66-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生态体系建设是融入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能够促进高职教育发挥生态集聚和链路的作 用,对高职教育的未来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高职生态位重构、高职开放式教育资源 重构、高职动态能力培养重构、高职教育评价体系重构,探索重构高职生态圈的有效路径,为高职生 态圈研究和高职教育发展方向提供理论基础。
  • 职业指导
  • 赵强
    教育与职业. 2018, (9月下): 70-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阐述了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界定,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现 状,如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产学合作机 制尚未健全;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的精神培育和价值引领不足。文章最后指出高职院校应从产教 融合、学用融合、师生融合、专博融合、校际融合五方面构建融合型创业教育体系,着重提升人才培 养质量。
  • 张茜 华金科 谭慧
    教育与职业. 2018, (9月下): 74-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技术创新驱动社会发展转型的今天,“互联网+”融合教育跨界衍生为创客教育生态。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实行创客教育的意义,阐述了高职院校在开展创客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进而提出了高职院校开展创客教育的实施路径:打造优质的创客空间;营造良好的校园创客环境; 将创客理念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创客课程。
  • 王立杰 王华丽 王盛华
    教育与职业. 2018, (9月下): 77-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分析了我国创新创业教学评价的现状,提出要构建“双方向、四维度”评价体系,并 从创新创业教学前、创新创业教学中、创新创业教学后三方面阐述了“双方向、四维度”评价体系的 具体实施,进而指出了“双方向、四维度”评价体系的创新之处与进一步发展完善的方向,以期不断 完善创新创业教学评价体系,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 李玮 贾颖莲 苏留明
    教育与职业. 2018, (9月下): 81-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成为高等院校关注的焦点,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绝非易事,单纯依靠院校自身力量难以实现。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联动耦合育人机制。文章结合大 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联动耦合育人机制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 对性地提出了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联动耦合机制的合理化路径。
  • 胡华中
    教育与职业. 2018, (9月下): 85-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忽视实践环节,造 成重理论轻实践、实践环节形式化、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脱节等现象的出现,严重桎梏了大学生的 个性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有鉴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缺失: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未能保持高度一致性;高等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需进一步完善;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缺失;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忽视了为学生提供 相关服务。然后提出了基于实践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优化路径:加强创新创业顶层 设计,强调实践育人思维;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育人内容;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丰 富实践育人方式;完善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强化实践育人作用。
  • 韦幼玲 史兵方 易忠君
    教育与职业. 2018, (9月下): 89-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对青年就业群体自主创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探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效性途径是处于转型发展期的民族地区高 校的首要任务。参与式教学法的核心是“授之以渔”,这恰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最佳路径之 一。文章首先阐述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然后论述了民族地区高校开 展以创业为导向的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参与式教学下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 培养对策。
  • 黄小钊 袁德栋
    教育与职业. 2018, (9月下): 94-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文章首先论述了 就业导向下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意义。接着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几个突出的问题:偏 重职业技能,忽视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的培育;缺乏有效的职业素养培育方式。然后指出了树立以 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理念:准确把握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转变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 理念;对接市场需求,精准把握高等教育的内涵。最后提出了就业导向下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 径:多管齐下,多方位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自我管理,主动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此外,建议建 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考核体系。
  • 课程与教学
  • 庄丽
    教育与职业. 2018, (9月下): 98-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首先阐述了教育APP及创客教育的概念界定。然后分析了创客实践教学中教育APP 实施的优势:具备海量的教育资源、加强多方面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碎片化时 间学习。最后提出了高职创客实践教学中教育 APP 实施的途径:应用教育 APP 分享创意,根据教育 APP开展创意项目设计,结合教育APP设计流程、完成作品,通过教育APP开展创客实践教学评价。
  • 胡光永
    教育与职业. 2018, (9月下): 101-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首先阐述了工作室模式的内涵。然后提出了工作室模式的实践路径:强化项目实践 和拓展学习内容,“传帮带”式团队共同学习,三种项目为专业实践主源泉,引入企业流程规范等创 新元素,科学激励和多元提升。最后指出了实施工作室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积极引导教师主动转 换角色;将项目成果导入常规专业课堂教学中;发挥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良好学风。
  • 交流平台
  • 马晓代
    教育与职业. 2018, (9月下): 105-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阐述了应用型院校“工学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如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式人 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2+1”人才培养模式、“校办工厂”人才培养模式等,分析了应用型院校“工学 评”人才培养模式在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学校层面的实施困境,进而从政府、企业、学校三个层面 提出了突破现实困境的提升对策,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应用型院校的健康发展。
  • 王宏斌 蒋涛 党杰
    教育与职业. 2018, (9月下): 109-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指出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主要存在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体制机制不健全、 继续教育内容不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主客体对教师继续教育不够重视四大问题,进而提出要构建 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构建满足教师需求的继续教育内容体 系;与新理念、新技术相结合,创新继续教育方式方法的四大完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