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2018年, 第1卷, 第5月上期 刊出日期:2018-04-30
  

  • 全选
    |
    专题
  • 郭广军 方建超 龙育才
    教育与职业. 2018, (5月上): 5-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 在分析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诊改工 作的主要对策建议:一是要全面夯实政府主导、院校主体、第三方参与的质量保证评估制度;二是要 全面落实学校自主、教师自觉、学生自律的质量保证责任制度;三是要建立健全质量标准、实施运 行、监控反馈等质量保证自治体系;四是要全面构建质量文化、多元协同、持续改进的质量保证协同 体系;五是要完善实施政策支持、经费支持、项目申报的质量绩效奖惩制度。
  • 刘志峰 刘晓静
    教育与职业. 2018, (5月上): 13-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诊改工作是高职院校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举措。推进诊改 工作是一项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会受到高职院校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多重影响。各种影响因 素交织并存、相互催化,在不断保证诊改工作有序运作的同时,也能够诱发推进风险,制约诊改工作 正常开展。面对复杂多元的诊改工作推进风险,必须在系统了解推进风险产生缘由、具体表现的基 础上,采取一定的策略途径来有效防范和化解。
  • 李联卫
    教育与职业. 2018, (5月上): 18-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实质是深入实施质量管理,其首要任务是构建 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状况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文章在淄博职业学院诊改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探索 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实施路径,包括建立健全质量保证组织、夯实教学诊改工作基础、构建目 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建立工作质量改进螺旋等,并指出了影响诊改工作实施的几个主要误区。
  • 研究与探索
  • 檀祝平 孙杏林 胡彩霞
    教育与职业. 2018, (5月上): 25-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适合的教育”是一种基于新时代高起点发展的教育,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这也是新 时代高职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客观生源事实,进一步明确“人人出彩”的技术 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紧贴区域经济发展办专业,并在三个方面着力进行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建 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强化服务于“学”的教学模式改革、真正构建多方参与的人才评价机 制,使高职教育成为“扬长教育”,使学生乐学,学有所得,并能可持续发展。
  • 柯昌林
    教育与职业. 2018, (5月上): 31-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改革方向,也是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的基本方式。当前,在现代学徒制构建中,尚有一些问题未能理顺,影响了人们对于现代学徒 制的看法。因此,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构建,必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构建现代学徒制的 具体形式、现实障碍以及具体路径。只有理顺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才能对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有清 醒的认知,才能真正推进现代学徒制的构建。
  • 张艳芳 雷世平
    教育与职业. 2018, (5月上): 37-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立法以“法定代表人”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专有术语,确立了法人代表人的法定唯 一制。但是,法人的代表人既不应“法定”也不应“唯一”,甚至也不该局限为自然人。混合所有制高 职院校法人代表人沿用法定唯一制,会面临法理尴尬和现实弊端。未来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法人 代表人的确立,应该遵循“意思自治”的原则,采用章程规定的方式,坚持复合多元的模式选择。
  • 张志新 陈博 刘静
    教育与职业. 2018, (5月上): 42-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创业教育契合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职教研究的重点领域。文章基 于文献计量法,发现我国职教创业教育研究大致已经历四个阶段,但该领域的研究层次还不够高, 影响力还不够强;基于共词分析法,发现我国职教创业教育目前大致形成了创业教育体系、学生能 力培养、平台建设、创业问题与对策几大热点;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学科研究理论框架,发现我国 职教创业教育研究仍存在诸多薄弱点,如对配套制度、机制和立法研究很少涉及,对实践现状缺少 大规模调查,对中职创业教育研究缺乏热情等。因此,建议整体把握研究领域,从薄弱环节入手,加 强实证及量化范式的研究,重视研究者个人能力的提高和群体间的合作。
  • 教育管理
  • 孙兴洋 王万川 邓光
    教育与职业. 2018, (5月上): 49-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国外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办学定位、创新的 培养模式、灵活的办学体制和完善的法律保障等方面。由于政治制度和教育体制的差异,我国高职 院校要辩证借鉴国外高校的办学经验,一方面,学以致用,吸取国外行业特色型高校的成功办学经 验,建立职业教育法律保障体系,推进新型职教体系建设,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另一方面,敢于 扬弃,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明确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服务国家战略办学使命,回归特色发展与 质量提升的价值追求。只有做到科学取舍和脚踏实地,才能稳步推进我国高职院校的优质发展。
  • 张志强 唐军
    教育与职业. 2018, (5月上): 55-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代,服务人民是高职院校的根本宗旨,服务国家是高职院校的家国情怀,服务社会 是高职院校的社会担当,服务经济是高职院校的本质要求。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不 足,主要表现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缺乏创新。文章提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 力提升的途径:提高服务意识,改变“等靠要”的办学思想;拓展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创新服务 方式,增强精准服务措施;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发服务内生动力。
  • 师资建设
  • 古光甫
    教育与职业. 2018, (5月上): 59-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职业教育的传统教学面临着培养对象的知识基础、学习场 域和学习方式、人才能力需求的巨大转变,这给职业院校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这要求教师由课堂 的主宰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由知识的传递者变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由管理者 变为合作者以及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者;同时,要求职业院校教师转变思维方式,通过批判性思 维、跨界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化思维和主体化思维来回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职业院校 教师只有做“互联网+”时代的拥抱者、先行者、实践者、学习者和自我增值者,才能在未来谋求立身 和发展之道。
  • 刘丽芳
    教育与职业. 2018, (5月上): 66-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增加“双师型”教师数量和比重,构建一支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专职与兼职相 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很大程度 上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状况和人才输出质量,不仅影响职业教育自身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还影响用人单位,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双师型”教 师的内涵和现实意义,指出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双师型”教师资源不 足、师资引进渠道相对单一、“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等,并提出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途径:严格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和资格认定制度;健全“双师型”教师评估 考核体系,加大激励力度;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建设,有计划、分批次地开展师资培训等。
  • 德育研究
  • 蒋智华 陈军
    教育与职业. 2018, (5月上): 70-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包括意识形态教育在内的教育实践是一种信息互动的泛化与深化过程。新传播革命下 高职院校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重构,主要原因在于内涵式教育成为其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攻方向、 学生的自我赋权改变了传统德育方式、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后现代转向重塑了德育环境。高职院校 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构过程应坚持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结合、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同步、意识形 态理论与德育实践相融合的原则,其重构策略要坚持意识形态话语共同体的塑造,确立起以学生接 受为美的教学策略,打造走向生活化教育导向的制度框架。
  • 张俊
    教育与职业. 2018, (5月上): 75-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化自信是高职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在要求,高职意识形态教育是文化自信的有力抓手。 文章阐述了文化自信和高职意识形态教育的耦合路径:坚持理论导向作用,加强思想理论指引;发 挥文化渗透作用,提供丰厚精神滋养;强化师生主体作用,牢牢把握依靠力量;运用媒体传播作用, 占领意识形态阵地。
  • 比较教育
  • 孙晶
    教育与职业. 2018, (5月上): 79-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受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学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德国职业教育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 通过改革职业教育的学位、学分与职业资格体系,实现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可迁移性、可兼容 性与可通用性。我国应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经验,从国际视野转变、职业教育地位提升、理 论研究支持及第三方组织推动等方面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
  • 吴显嵘
    教育与职业. 2018, (5月上): 84-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明治时期开端,历经上百年,日本建立了一套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 系。日本始终注重优化完善职业教育结构,通过产学结合构建了实践型的职业教育体系,并不断强 化其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我国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应积极吸收日本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经验, 加快系统化的立法体系建设,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开放贯通的职业教育系统,推动高职教育学位制 度及“双证”之间的衔接,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产学互补,构建一体化的内外部质量保障制度。
  • 课程与教学
  • 臧玲玲
    教育与职业. 2018, (5月上): 90-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同时也面临多重困 境,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整体质量不佳、精准化程度低、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因此,现阶段高校应推进 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创业教育课程内涵式发展,实现规模、质量、结构和成效的协调统一。针对我 国高校实际,推进创业教育课程内涵式发展亟待在三个方面实现转变:观念转变,从重规模扩张转 向重质量提升;结构转变,从粗放式发展转向精准式供给;路径转变,从理论主导转向实践创新。
  • 吕国清
    教育与职业. 2018, (5月上): 96-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分析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实践教学 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内容不健全、实践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教学考核不科学等。在此基础上,根据 管理类专业的特点,构建了基于实践教学目标、内容、手段、考核、管理和保障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 体系,以保障应用型本科管理类专业培养质量,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 舒伟
    教育与职业. 2018, (5月上): 101-1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课程体系建设是现代学徒制发挥育人价值的重中之重。从现代学徒制的设计特点和实 施过程来看,其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具有灵活性、一体化和协同性的特点。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有 利于校企协同育人的落地,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职业生涯。“模块化”课 程应遵循三个步骤:一是对课程模块进行宏观分类,即基础性模块、核心模块、企业特色模块与发展 模块,以区分不同模块的基本功能定位;二是协同多方开发课程模块,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每 个模块的独立性,每个模块的容量不能太小或太大,课程模块的开发要多方参与和协调,模块内部 要包含从内容到评测的若干部分;三是要建立多元化的模块衔接机制,可按照工作领域—工作任 务—职业能力的逻辑组织三个级别的课程模块。
  • 交流平台
  • 丁良喜 曹莉
    教育与职业. 2018, (5月上): 106-1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是现代大学的基本特征。然而,我国高校输出人才与社 会需求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只有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才能调节人才供求关系失衡的现状。科研反 哺教学适用于应用型大学,对此文章提出应用型大学应侧重教与研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以体制 为保障,以奖励为促进;重视校企合作;加强自身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强化科研反哺教学;珍惜科研 成果,使成果利用最大化等建议,以提高应用型大学为区域经济输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及为行业 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
  • 杨敏
    教育与职业. 2018, (5月上): 110-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已渗透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社交和娱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理 健康。新形势下,高校应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新方法,但目前还处于 探索期,在实践中存在课程内容过于片面、缺少人文关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稳定、网络教育 条件基础较弱、缺少合力教育等问题,需重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 台建设,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 档案和及时反馈制度,注重各部门协同教育,提升整体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