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2017年, 第1卷, 第9月上期 刊出日期:2017-09-01
  

  • 全选
    |
    研究与探索
  • 和震 杨成明
    教育与职业. 2017, (9月上): 5-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积极探寻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十三五”时期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新思维,是 挖掘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新引擎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我国中等、高等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体 系建设历程的梳理,剖析当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在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服务对 象范围窄化与全纳性、重“引进来”轻“走出去”与国际化发展趋向、内外部结构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 展实体打造、农村职业教育边缘化与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设计这五方面存在的具体矛盾,继 而提出通过以创新提升发展品质、以协调营造有序发展格局、以绿色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开 放打造国际职教品牌、以共享实现包容发展的策略,为我国未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注入新 活力。
  • 吴南中
    教育与职业. 2017, (9月上): 12-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和信息化背景下学习者主体意识的觉醒,构建灵活的终身学习体 系成为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的学分认证机制,实现各级各类教育 机构的相互沟通与衔接,是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文章通过文献法、比较研究法对国际学 分认证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归类整理,探讨了建立中国学分认证的原则,提出了“资历+标准”的学分 认证基本制度架构、“学分银行+联盟”的学分认证组织形式、“协同合作+纵横联动”的运作方式等, 作为中国学分认证机制建设的基本选择。
  • 郑慧 蔡莎莎
    教育与职业. 2017, (9月上): 19-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合作办学是闽台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文章分析了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 以及存在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包括加强积极稳妥的政策扶持、明确合作双 赢的办学原则、推行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构建先进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
  • 余臻蔚 郑爱翔
    教育与职业. 2017, (9月上): 25-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基于学分银行的视角,分析了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教育模式创新的必要性,探讨了 学分银行模式的优势特征,设计了终身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模式的总体思路,同时提出了农村转移劳 动力市民化进程中终身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路径:借力“互联网+”,推动技术革新,提高习得率;提 高各类主体参与度,打造多元主体协作育人的终身职业教育模式;落实学习自激励机制,促进人力 资本的开发,完善人才上升通道;积极探索学分银行的“贷分机制”,建立终身学习信用档案。
  • 教育管理
  • 钱闻明 吴晓云
    教育与职业. 2017, (9月上): 31-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职业教育存在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管理结构单一,投入结构失衡,组成要素结构 性矛盾突出等问题,亟待进行供给侧改革。改革的关键在于把握质量、效率、创新和“以人为本”这 四大核心要素,改革的路径包括强化政府的制度供给;发挥行业非政府组织功能;强化专业设置、调 整与投入;优化课程体系与课程开发;完善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培训;加快国际化与信息化进程。
  • 刘芳
    教育与职业. 2017, (9月上): 36-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是地方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源泉,能为地方产业的创新和转型注入活 力。但是,伴随着知识型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在教育模式和专业水平等方面 存在的矛盾日益突出,职业教育改革和升级迫在眉睫。纵观职业教育改革三十多年的历程,职业教 育始终难以找到一条准确的发展道路,难以摆脱利益主体矛盾和体制的束缚。文章从当前职业教 育改革的外在推力和内在动因出发,分析职业教育改革的困境,并提出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路径: 明确职业教育发展定位,拓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建立多元利益主体协调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完善“三级”管理体制,加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
  • 张瑞芬
    教育与职业. 2017, (9月上): 41-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迎来了全面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教 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成为近期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向标。文章以北京高 职教育为例,提出高职院校应客观认识发展机遇与面临的挑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调整专业结构, 全面梳理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发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打造专业服务 品牌,同时加快专家组织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自我诊断机制及奖励激励机制,以赢得新时期 的新发展。
  • 蔡德仿
    教育与职业. 2017, (9月上): 45-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高职院校中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有利于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实 现校企双方优势互补;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整合校企资源,优化资源 配置。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面临诸多困境,包括国家对校企合作的宏观 调控不够、院校自身条件不足、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应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公 共实训基地和“政校企”合作机构,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师资建设及校企合作宣传,对参与企业给予 优惠政策。
  • 刘骏 杨恒
    教育与职业. 2017, (9月上): 49-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厂实践有利于教师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有利于建设“双师型”教 师队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厂实 践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政策上缺乏引导,出发点功利性强,申请时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实践中缺乏 监管,实践后实效性低。因此,应该在政策上做好顶层设计,在出发点上突出职业道德,在申请时构 建保障体系,在实践中改革培养模式,在后续培养上回归教学实践。
  • 职业指导
  • 陈永安
    教育与职业. 2017, (9月上): 53-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创造力体现着人的创造性思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根本动力。围绕创造力教 育,高校创业教育需要加速从教学组织形式、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逐步形成二者协 同发展的良好关系;要积极深化创造力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基于差异化、特色化高校创业教育理念, 加强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建设、优化,从而形成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创业教育。
  • 柳亮
    教育与职业. 2017, (9月上): 57-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地 方医学院校要切实结合自身实际,打造全程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建立多层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 系,打造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广协同的创新创业培养机制。
  • 甘迎春
    教育与职业. 2017, (9月上): 61-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就业系统性缺乏影响学生正确自我定位,就业持久性匮乏影响社会信任与社会合作,就 业效益性不足影响长期岗位供应,是稳定匹配理论视角下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表征。为了有针对 性地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必须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引导学生正确定位自我;创建以人 为本的就业环境,增进社会信任与社会合作;形成长期的就业规划,确保长期岗位供给。
  • 曹玉霞
    教育与职业. 2017, (9月上): 65-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针对当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从就业情况、学生素质、就业指导等方面开展 调查研究,立足于社会、家庭、学生、学校四个层面,分析影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就如 何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包括社会关怀支持、发挥家庭作用、增强 自身素质、调整办学思路等。
  • 德育研究
  • 汤建
    教育与职业. 2017, (9月上): 70-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分层现象,主要表现在内容认同呈现多元差异、实 践与理论认同脱节、接受路径不一等。认同的分层呼唤分层教育模式,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客体 层次特点以及大学生道德形成发展规律是该模式的理论基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教 育可以从课堂分层教育、实践分层教育、内容分层教育以及教育分层评价等方面来实施。
  • 敖永红 刘霞 李美清
    教育与职业. 2017, (9月上): 76-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工匠精神培育是“大国工匠”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强化工匠精神培 育,职业院校应从协同学角度研究工匠精神培育,分析工匠精神培育与协同学的耦合性以及工匠精 神培育的协同学特征,通过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实践教育“三育”协同的工匠精神培育新路径,加强 工匠精神锻造,推动“制造强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 师资建设
  • 陈永花
    教育与职业. 2017, (9月上): 81-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规划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文章从专业需求的视角对高职院校教师 职业规划的标准和流程进行剖析,提出应确立能够充分挖掘高职院校教师的自我潜能、能够触发高 职院校教师内职业生涯素养提升以及能够进行具体量化和实施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配套相应流 程,包括分析与评估高职院校教师自我发展、确定职业目标定位与职业规划实施、进行职业规划的 控制与适时调整等。
  • 余辉
    教育与职业. 2017, (9月上): 84-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师流动影响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进而影响院校进一步发展。文章从教师流 动的社会现状出发,在论述高职院校教师流动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认为高职院校教师流动的困境 在于,缺乏完善的制度与法规引导,影响教师劳动力市场的规范性;教师流动趋于无序阻碍落后地 区建设,近亲繁殖影响学科结构平衡;对教师重视程度不够,未给予稳定的发展平台导致流动频 繁。由此提出应建立规范的教师流动市场,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法规;加大西部等边远地区流入政策 的倾斜力度,拓宽流入来源渠道;优化教师发展的学校环境,建立稳定机制,加强培养力度,以更完 善的教师流动制度保证高职院校健康发展。
  • 韩洁
    教育与职业. 2017, (9月上): 89-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教名师工作室在教师培养、教学科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具体运行还存在整体 功能定位缺乏顶层设计规划,缺乏科学的评估手段和灵活的评估标准,主持人选拔缺乏科学评价标 准,后期培训缺乏针对性,以及工作室成员选拔程序、选拔标准不够科学规范,政策制定不够明确、 落实不够到位等问题,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好督导评价,建立科学的主持人和成员选拔程序、标 准,使职教名师工作室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 赵蕾
    教育与职业. 2017, (9月上): 93-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型高等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应用型高等院校辅导员职业化 建设存在辅导员身份定位模糊、职业素养不高、事业理想缺乏以及辅导员从事过多的事务性工作等 问题,应出台辅导员职业规范,进一步明确辅导员个人定位;建立交流、培训机制,提升辅导员整体 工作水平;建立职业生涯管理机制,促进辅导员职业生涯目标实现;打造专家团队,给予辅导员更大 的发展空间。
  • 王娇艳
    教育与职业. 2017, (9月上): 97-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建设应用型高校及教师发展层次不一的背景下,转型中的高校教师面临教师信仰、身 份、价值取向和学科地位等一系列危机问题。文章在对此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树立教师 职业信仰,多层面确立高校教师专业身份,改变教师价值取向,顺应高校转型发展,有机结合管理 制度和文化建设激发教师职业行为选择,通过一系列教师哲学体系构建,使高校教师从“技术之路” 转向“哲学之路”。
  • 尹娟 李飞
    教育与职业. 2017, (9月上): 101-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民办高校辅导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枯竭现象。文章借助质化研究的方法进 行分析,认为相对于公办高校教师、专业授课教师,民办高校辅导员受不同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容易 产生职业枯竭问题,提出民办高校辅导员应采取积极的认知方式、积极的情绪表达、积极的行动应 对职业枯竭,促进可持续发展。
  • 交流平台
  • 刘冬梅
    教育与职业. 2017, (9月上): 105-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实施创新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综合化的重要标志,符合高等 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规律。文章从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出发,剖析应用型本 科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创新教育课程设置有待改善、创新教育课堂 教学有待优化、创新氛围有待加强。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型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合发展的 策略:开设创新类课程,优化公共类课程,促进创新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加强师资建设,实施 创新项目驱动,建立以检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评价体系;推进社会创新环境建设,强化校内创新文 化建设,开展各种校园创新活动。
  • 郑晓春 韩德兰 王立新
    教育与职业. 2017, (9月上): 109-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 展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必要路径。文章以地方高校转型为背景,在客观阐述护理专业学生不良 就业心理的基础上,从建立护理专业学生心理档案、组织就业心理交流学习活动、构建良好的就业 心理教育机制、解决常见就业心理疑惑、监测就业心理、增强自我认知、开展就业情景模拟训练多个 层面对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干预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