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2017年, 第1卷, 第7月上期 刊出日期:2017-07-01
  

  • 全选
    |
    特稿
  • 姜大源
    教育与职业. 2017, (7月上): 5-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课程开发是以对象或内容为依据,还是以过程或结构为依据,这是课程论以及教学论必 须厘清的一个根本问题。任何学习对象或学习内容,只有在结构化的情况下才能传递。结构是课 程开发的关键。课程理论及课程开发必须关注的结构包括学习对象和学习内容的结构、先有知识 和先有经验的结构、学习过程和行动过程的结构。从应用性、人本性和操作性三个维度出发,工作 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逻辑在于以应用知识的结构——工作过程为积分路径,将学习对象、先有知 识与学习过程这三种结构在工作过程这一整体结构中予以集成。这是结构理论在课程理论与课程 开发领域里的新突破。
  • 研究与探索
  • 胡微 石伟平
    教育与职业. 2017, (7月上): 13-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的职业教育人才需求预测是制定职业教育规划的前提,是科学决策的依据。文章回 顾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需求预测研究情况及预测工作的实施情况,在此基 础上提出未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需求预测应当着手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体系,明确人才需求预测的 主体,优选职业教育人才需求预测方法,并建立“互联网+”时代人才需求预测长效机制。
  • 赵文碧
    教育与职业. 2017, (7月上): 18-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探索,在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运行中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诸如顶层制度 设计滞后,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法律带动;实践运行主体虚化,缺乏完善的行动协调机制;缺乏稳固的 利益规约保障,导致校企合作处于浅层状态;行业主体的法定功能薄弱,行为效力不足等,已严重制 约了现代学徒制试点运行效果。基于此,从协同视角着手,应不断强化政府、职业院校、行业协会、 企业等主体之间的协同。加快现代学徒制的顶层制度设计,强化法规与政策协同;构建“政、校、行、 企”四位一体的协作机制,强化各主体间的协同;寻求校企合作的利益契合点,建立长效的利益协调 与驱动机制;明确行业协会的法律定位,强化行业协会在现代学徒制中的功能发挥。
  • 李小娃
    教育与职业. 2017, (7月上): 25-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类考试是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关键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反映了考试招生制 度理论变迁的新动向——效率导向,呼应了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政府规制及社会认知的诉求。从 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来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实现了从特权向权利的转向;从政府主导的制度逻辑来 看,高考制度设计的原则逐步呈现出公平的坚守与效率的突破的新均衡;从社会认同的认知逻辑来 看,高考的功能由社会功能向评价功能的过渡。当前,主管部门权限分配、招考形式创新、招生宣传 及理论研究等方面依然有待进一步推进改革。
  • 钱程 韩宝平
    教育与职业. 2017, (7月上): 32-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教融合是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具有系统性、 协同性、开放性和共生性等特点。面对长期以来产教融合存在的政策和保障机制缺失、产业性忽 视、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脱节、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建立等困境,基于系统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平台建 设的角度,应通过建立协调协作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平台、升级契合区域产业发展的教学科研平 台、打造协同育人的公共实训平台、共建创新创业的研发孵化平台、构建产教资源优化调控平台和 建立独立运作的督导评价平台,推动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
  • 比较教育
  • 谭少娟
    教育与职业. 2017, (7月上): 38-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潮中,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如美国的“先进制造 业国家战略”、德国的“工业 4.0 战略”、英国的“工业 2050 战略”。为保障这些战略有相应的技术技 能型人才支撑,美国职业教育进行了“三维合力”变革,德国职业教育进行了“多点构筑”变革,英国 职业教育进行了“量质齐升”变革。发达国家的这些变革具有政府大力扶持、企业广泛参与、突出培 养重点、注重前瞻改革的共性特征,启示我国要构建适应工业转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产教 融合与产学研合作升级、大规模实施现代学徒制和大力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 孙凤敏 沈亚强
    教育与职业. 2017, (7月上): 45-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立法环境的不断变迁,美国职业教育立法思想经历了从功利主义倾向到人本主义倾 向的演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美国职业教育以强有力的法律为依托,在立法上表现出了鲜明的特 色。为此,在深入推进职业教育立法改革的进程中,我国应以美国的历史经验为参照,转变职业 教育的立法思想,逐步实现从“重经济、求效率”的功利主义到“重效益、关注人”的人本主义的阶段 跨越。
  • 教育管理
  • 堵有进
    教育与职业. 2017, (7月上): 51-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高职衔接历经数年试点,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 试点项目的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相关院校参与试点的积极性有待提升、衔接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转段升学考核有待改进、相关衔接机制有待建立等。为破解这些问题,要加大项目宣传力度,激发 院校内在动力,建立衔接课程体系,明确升学转段标准,构建政府支持机制,开展衔接专题研究,以 确保中高职衔接工作健康有序地推进。
  • 朱金焕 朱连勇
    教育与职业. 2017, (7月上): 57-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着力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发展趋势, 供给侧改革从经济视角为应用型院校深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当前我国应用型院校在需求侧和供 给侧呈现出新的矛盾和变化,“就业难”和“用工荒”就是供给侧与需求侧矛盾的突出表现,供需失衡 严重制约了应用型院校服务社会发展的能效。文章从当前应用型院校供给侧改革的问题入手,分 析应用型院校供给侧改革的切入口,包括供给质量提升、供给效能优化和供给形式创新,在此基础 上,提出供给侧改革理念下应用型院校创新发展的策略:对接经济新常态,以精准化提高供给质量; 紧跟产业升级新趋势,以服务化扩大供给效能;把握大众需求新特点,以创新化形成供给生态。
  • 焦双红
    教育与职业. 2017, (7月上): 62-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才能加快我国城镇化的步 伐。文章梳理了农村职业教育对我国城镇化的推进作用:储备城镇人力资源,提高新型城镇化质 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镇经济繁荣;培育农村新型农民,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当前,城 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法规制度不完善,监督落实不到位;办学 目标偏离,无法对接农村经济发展;对生源吸引力不够,教学质量亟待提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城 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加强政府统筹,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的法规体系建设; 坚持协同发展,构建城乡统筹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内涵发展,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总体办学 质量。
  • 职业指导
  • 彭然
    教育与职业. 2017, (7月上): 65-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优化面临传统专业占据主体地位,创业课程开设 较少;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仍以考试型的理论培养为主;教师和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思想觉悟不高; 创新创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文章提出应从传统专业出发,开发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课程; 优化学校培养系统,为学生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全方位转变观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完善应 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全方位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优化途径。
  • 王瑞东 陈颖
    教育与职业. 2017, (7月上): 68-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就业竞争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高校毕业 生就业竞争力现状,提出从就业机会、就业成本、就业质量、就业效率四个方面努力,政府发挥主导 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就业环境;高校推进高等教育回归培养“完全的人”,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大学 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综合素质;企业积极开展与高校的合作,主动参与大学生培养工作,共 同促进大学生就业。
  • 师资建设
  • 王佳丽
    教育与职业. 2017, (7月上): 73-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造具有特色的应用型高校,关键在 于拥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教师发展中面临诸多的现实问题,包括专任 教师的数量和学历与学生培养需求不匹配,教学任务繁重;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教师队伍不稳定; 师资结构不合理,用人机制、激励机制不完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严重;教师自身学习意识和 发展意识不强。对此,文章提出我国应用型高校教师发展的策略:国家层面,要完善相关政策及制 度,为应用型高校教师发展提供保障;社会层面,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培养“双能型”教师;学校层 面,多举措完善管理、服务和考核体系,为教师发展提供平台;教师层面,树立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 意识,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 刘丹丹
    教育与职业. 2017, (7月上): 77-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 职业能力提升存在诸多问题,文章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阐述了高职院校辅 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路,并据此提出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途径:创建高职院校辅导员 职业能力提升的三类培养体系,构建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三大工作平台,做精做优高职 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三大培育载体。
  • 赵瑜
    教育与职业. 2017, (7月上): 81-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梳理了高职院校科研人员兼职兼薪的四种类型,即社会兼职和校际兼职互通,学术 性兼职与非学术性兼职并存,实质性兼职与非实质性兼职共生,无薪、有薪与高薪兼职并重,提出高 职院校科研人员兼职兼薪存在的问题,包括形式多样且复杂、收入非透明化、管理机制滞后。基于 此,文章提出了高职院校科研人员兼职兼薪的对策:制定合理的、科学的、规范的规章制度,加强对 高职院校科研人员兼职兼薪的软管理,完善高职院校科研人员兼职兼薪的具体细节和流程。
  • 课程与教学
  • 张炳红
    教育与职业. 2017, (7月上): 85-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有效对接会计实践与会计教学、课程系统、会计专业培养 目标及评价考核。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文献梳理,阐述当今高职会计教学面临 的问题,明确了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校企共建课程、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创建仿真实训室、建 立就业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及顶岗实习管理机制等高职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 余毅晖
    教育与职业. 2017, (7月上): 89-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办学有特色、就业率高的高职院校里,面对没有就业压力的学生,要提升职业指导课 程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必须在充分调研企业和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改革,根据学生实际和 企业需要,通过靶向模块教学,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按照职场要求与行业(企业)标准,培养和提升 自身的职业素质、就业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高职职业指导课程改革还必须重视和解决好 校企合作机制、师资队伍、教材体系、指导体系的建设问题。
  • 周清云
    教育与职业. 2017, (7月上): 94-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认知模糊,施教主体尚存诸多瑕玷,实践教学形式 单一、缺乏层次性,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尚不完善。需要在认识层面准确界定高职思想政治理论 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深度认识其特征;在组织层面构建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体系;在操作层面设计以社团为载体的多层次、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管理层面强化 师资队伍建设和制度保障,切实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 交流平台
  • 索绍新
    教育与职业. 2017, (7月上): 99-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转型背景 下,地方高校实践育人还存在缺乏计划性和规范性、缺乏独立性和广泛性、缺乏社会性和持续性、缺 乏创新性和实效性等问题,要做好这项系统工程,必须紧紧围绕转型发展目标,重点从目标定位、 体系建构、载体创新、制度强化四个维度科学规划工作路径,引导和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 李博
    教育与职业. 2017, (7月上): 104-1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基于“产学官合作”对日本实践型高等职业教育推进路径的分析,提出应借鉴日本 经验,在组织机构建设、制度环境整备等方面加强宏观调控,发挥政府服务职能;挖掘企业职业教育 及科技创新等多方面主体作用,推进深度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在专业结构和课程内容、教学安排、科 研建设、开放教育资源等方面回归高职教育本质,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通过探索多元合作模式,促进 建立广域合作集群,以“产学官合作”促进我国实践型职业教育发展。
  • 张怡
    教育与职业. 2017, (7月上): 109-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培养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不仅是英语专业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 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学生的语言应用较为欠缺、教学理念落后、课程设置 不科学和培养模式趋同等问题,应立足社会实际,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改革英语专业人才培 养模式,将英语与其他专业领域的应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构建完善的语言知识与应用体系,提升 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