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2017年, 第1卷, 第6月上期 刊出日期:2017-06-01
  

  • 全选
    |
    研究与探索
  • 吴青松
    教育与职业. 2017, (6月上): 5-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面向 2030 年,职业教育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总人力资本结构变化,要求职业教育适时 调整服务面向;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要求职业教育随之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要求 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层次。为了更好地适应 2030 年的教育,必须认清和直面我国职业教育发展 中存在的社会吸引力不足、办学基础薄弱等现实问题。面向 2030 年,应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目 标导向上要更加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方向上要不断强化“五大能力”建设,教育供给上要积极 构建多元化业态,教学内容上要大力开展通识技能教育。
  • 万卫
    教育与职业. 2017, (6月上): 12-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治理属于单边治理,这是由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权力来源、资 本构成和运行方式决定的,这种单边治理已经陷入困境。基于利益相关者向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 投入了专用性资产等原因,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应该由单边治理向共同治理进行转型,这样有利于 改善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决策,有利于增强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监督,有利于确保混合所有制 职业院校的公益性。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对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行改造,应健全董事会 制度,完善监事会制度,处理好党委会与董事会、职代会与董事会、工会与校长的关系。
  • 刘亚西 陈明昆 顾心怡
    教育与职业. 2017, (6月上): 18-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作为推进人的城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前,人的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也面临着体系 尚未完善、“唯技能、唯就业”倾向明显、主动服务社区和社会的意愿还不强烈、促进人的城镇化的经 验和实践缺乏等一系列新的挑战。因此,应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 职业教育服务人的城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构建政策激励机制,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强化职业教育 服务人的城镇化发展的社会意识与历史使命;树立职业教育培养新市民的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 模式,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人的城镇化发展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 向琪
    教育与职业. 2017, (6月上): 23-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是一项兼具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技能教育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职业教 育更应侧重于实践训练。职业训练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职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能与需求相结 合、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是职业训练院的突出特征。职业训练院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新的培养模式, 它的构建和实施与中国经济社会新常态相适应、契合,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内涵,促进理论教 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促使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融合。职业训练院要遵循职业教育的基本理 念和规律,从制度政策、管理机制、组织结构和教学体系等方面着手构建职业训练院教育模式。
  • 袁景翔 南旭光
    教育与职业. 2017, (6月上): 28-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时代特征和国家战略,“互联网+”不仅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也是推进职 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新引擎,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产生了倒逼机制。文章基于对“互联网+”背景 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规律,即培养理念应开放融合、培养路径应多维联合、培养目标应能力复合、 培养方向应专业整合、培养过程应多元混合等的剖析,指出“互联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的具 体实现路径,即确立基于共享共建的办学理念、开展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推进基于素质培育 的“双创”教育、重构基于工作场景的课程体系、实行基于个性发展的混合学习、实施基于学习分析 的过程评价。
  • 王海林 卢小慧 韩秀景
    教育与职业. 2017, (6月上): 34-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学徒制相关文献,概述现代学徒制研究现状,归纳国内外学者关于 学徒制发展史、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导学关系”研究、实证调查研究、国别研究、各行业的应用以 及模式研究等现代学徒制主要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并在简要评述近年来国内外现代学徒制文献 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对以后研究的一些建议。
  • 迟俊
    教育与职业. 2017, (6月上): 40-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德国“工业4.0”作为国家战略,其实施促进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变革。当德国职业教育生 源总量下降、人才培养目标脱轨、人岗匹配度低等问题阻碍“工业4.0”的步伐时,德国采取了大力增 加适用劳动力人口、分类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完善职教国家资格框架、推出各类继续教育项目等举 措,这些举措启示我国职业教育要契合“中国制造 2025”战略,必须建立公益在线学习培训平台,大 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出台职业教育国家资格框架,全面提升企业参与职教热情。
  • 教育管理
  • 焦东良
    教育与职业. 2017, (6月上): 46-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必要将协同创新理论融入 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中,拓宽区域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设思路,具体措施包括:政府主导,政策引领,为 构建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保障机制;树立大职教观念,推进区域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审时度 势,找准定位,促进区域职业教育与区域特色经济协同发展;探索多样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式,构建立 体的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 边如欣 杜义强
    教育与职业. 2017, (6月上): 50-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出现矛盾,高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面临新的 挑战。作为人才供给侧,为适应社会发展,高职教育需要通过改变人才培养方式、创新专业课程建 设、开展校企合作、引进技能型教师等一系列措施来改变输出人才结构,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确 保所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经济和企业生产需要。
  • 刘倩 崔俊媛 刘娜
    教育与职业. 2017, (6月上): 54-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因为生源质量整体不如本科院校,获得的社会关注度不高,学生在 市场竞争中多处于下风;本科类院校由于社会实践教育和技能培训不够,学生大多理论较强而操作 能力不足。鉴于这种情况,文章通过对现代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现状的分析,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 求,提出建设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教学模式,在价值论、职业带、心理学等理论基础上,实现培 养目标、课程开发、专业师资的衔接。
  • 王佩国 郝瑞闽
    教育与职业. 2017, (6月上): 58-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论述服装行业学院与“双元制”的逻辑关联、对“双元制”的内涵进行再分析的基 础上,结合服装产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应用型本科的建设要求,提出“双元制”本土化构建的基本维 度,包括“双元制”本土化构建的指导原则、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突出实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 本位制定“递进式”课程标准、以产业为支撑构建“同频共振”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职业情景为立足点 建立师生双重身份制,进而归纳和总结出服装行业学院模式“双元制”本土化形成的特征以及可以 解决的问题。
  • 张蕾
    教育与职业. 2017, (6月上): 63-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工学结合模式的广泛应用,给高职学生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文章针对工学结合背景 下高职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具体包括:明确校企双方管理责任,完善激励 机制;强化实训三方管理意识,共建管理平台;科学制订工学结合计划,平衡各方利益。
  • 职业指导
  • 南广友
    教育与职业. 2017, (6月上): 67-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技术型高校作为培养“双创”人才的重要主体,应对国家层面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做出积极回应。针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在培养“双创”人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文章试图从“众创 空间”视角出发,探讨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对策,具体包括:明确导师功能,提升学生 “双创”意识,培养学生企业家精神;依托“众创空间”,打造以需求为导向的“双创”课程体系;协调高 校内外部资源,构建“项目+导师+学生”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 雍莉莉
    教育与职业. 2017, (6月上): 71-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迈向新常态,坚持“调结构、稳增长”为首要手段,同时要拉动新的增 长引擎,实现这些关键在于创新。然而,现实情况是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论教育,创新能力及实 践能力的培养却有所忽略。因此,应该从优化政府职能、强化宏观调控能力,加强意识培养,完善课 程建设,加强实践训练等多方面入手研究,切实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提升学生 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 张小锋
    教育与职业. 2017, (6月上): 75-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社会对高职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积极培养 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具体对策包括建立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开拓就业创 业能力培养平台、开展创新创业特色校园活动。
  • 张海娟 刘晓军
    教育与职业. 2017, (6月上): 79-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主要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影响大学生职业生 涯规划教育成效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和建议,具体 包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建构主体性教育模式;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立 足“四个统筹”,构筑全方位育人格局;整合资源,建立联动育人长效机制。
  • 师资建设
  • 杨柳 任丽莉
    教育与职业. 2017, (6月上): 85-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开展高层次应用技术型教育的高校,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 人才为目标,要求其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激发专业发展主动性,强化自主发展意识;加强学校与 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积极规划职业理想,制定职业生涯目标;开展专业科研教育 研究,促进教学反思,以优化成长路径,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 杨萍
    教育与职业. 2017, (6月上): 88-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辅导员的日常教育和心理辅导对于学生的培养极为关键,因此,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 平,建设专业化的辅导员团队已成为应用型院校改进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然而,当前应用型院校 中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制度保障有所缺失,应通过提升辅导员学科专业水平,加强辅导员学 历化教育;做好辅导员培训需求分析,推进辅导员培训制度化;健全辅导员考核评估制度,引进职业 生涯管理理论等途径予以完善。
  • 徐承萍 孙小娅 薛若雯
    教育与职业. 2017, (6月上): 92-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胜任”走向“专业”的重要 举措。促进每一位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基本目标,开展具有校本特征 和职教特色的在职教师教育是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基本特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中 心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举措包括:成立“校内教育学院”和“厂中教师学校”,成立名师工作 室、开设专家门诊,建立全体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并使其成为教师发展的资源,建设、利用各种学术数 据库、网络学习资源平台以及组建研究力量,捕捉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的个性和共性问题等。
  • 德育研究
  • 谢仁凤 刘刚
    教育与职业. 2017, (6月上): 96-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作用明显,但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实 际教育环节存在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内涵以及具体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使得职业道德教 育效果大打折扣。鉴于这一状况,文章提出职业道德教育应与专业设置相结合、与职业内涵相融 合、与实践环节相配合,创新模式化教学,完善职业道德课程体系建设,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职业道 德水平提升对将来职业生涯的促进作用和重要意义,为顺利择业、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 刘彬 庄璟
    教育与职业. 2017, (6月上): 99-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通过政治社会化的形 式进行传播和延续,得以在大学生中认同并确立的过程。遵循政治社会化的内在规律,增强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应以提升价值认同度为前提,强化价值认知,培养价值情感,激发价值需 要;以增强方法适切性为关键,促进知识内化,强化实践锻炼,注重示范引领;以提高环境影响力为 条件,优化学校环境,改善家庭环境,净化网络环境。
  • 交流平台
  • 陈岩
    教育与职业. 2017, (6月上): 104-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职业教育科研评价方式存在着评价方式单一、重数量轻质量、评价目标模糊、评价 重心迷失等诸多缺位和错位问题,评价结果难以有效反映职业教育科研的应用价值并全面衡量教 师的科研素质与绩效。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应用型科研定位,明确评价导向,运用多元化职 业教育科研评价方式,构建特色化职业教育科研评价方式标准体系,确定职业教育科研评价方式的 重心,加快改进教育教学理念、模式、方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陆志慧
    教育与职业. 2017, (6月上): 109-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澳大利亚新学徒制从各个维度保证了学徒培养的质量,为企业输送了大量对口人才,这 为我国学徒培养模式提供了有益启示,我们可以尝试由政府牵头,行业主导,制定全国统一的培训 包;成立培训质量监督机构,确保学徒培养达到国家标准;加大财政补贴,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放宽市场准入标准,鼓励更多的企业加入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