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2017年, 第1卷, 第4月上期 刊出日期:2017-04-01
  

  • 全选
    |
    研究与探索
  • 赵帮华
    教育与职业. 2017, (4月上): 5-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蕴含着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结构网格化、治理 制度法治化和契约化、治理技术现代化等价值主线和特征。从政府、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深入分析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来看,政府崇尚权力本位,陷入“科层制”困 境;学校行政权力过度泛化,依法治教处于“异化”状态;社会利益相关者主体在职业教育治理中长 期处于“缺位”状态。为了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政府应将治理权力重心下移,由“划桨 者”向“掌舵者”转变;构建法人治理结构,确立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强职业院校顶层制度设 计,科学配置内部治理权;吸纳社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推动职业教育多元协同治理。
  • 罗娟丽
    教育与职业. 2017, (4月上): 12-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融合“互联网+”已经是大势所 趋,这是新工业化进程的使然、职教多元主体的催生、资源有效配置的推动和办学模式重塑的要 求。现代职业教育嫁接“互联网+”的价值体现为互链传递价值、互动创造价值、互融共享价值和互 进升华价值。而要实现现代职业教育耦合“互联网+”的重构,顶层设计要界定方向,基础设施要提 供保障,治理模式要凸显跨界,办学机制要顺势拓展。
  • 郭志立
    教育与职业. 2017, (4月上): 18-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不同学科角度分析、探究两者的多元联动逻辑,有利于认识和把握现代职业教育的内 在发展规律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需要。文章从哲学、人力资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经济 理论的多元视角出发,试图厘清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且指出实然状态下两者关系的问题表 征。要破解制约两者良性互动发展的瓶颈,实现两者的深度交叉融合和互利共赢发展,具体路径包 括:突出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给予必要的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推进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办有尊 严、有品牌、有认可度的现代职业教育;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核 心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度;建立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从 而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运作模式。
  • 兰霞萍 陈大超
    教育与职业. 2017, (4月上): 24-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找准市场定位,创造高等 学校“新型”,走创业型大学发展道路的过程。要突破转型发展过程中认识偏差、动力不足、实践滞 后等方面的阻碍,必须发挥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在转型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领导班子、战略规划、院 校研究、执行力、文化构建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走创业型大学之路、创造新型大学、实现成功转型的 出路所在。
  • 黄海珍
    教育与职业. 2017, (4月上): 30-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广西高职教育面临着职业教育大发展、新建本科应用型 转型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历史机遇与挑战,迫切需要自治区政府和各高职院校发挥主导与主 体作用,完善区域学校布局,找准办学定位,发挥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作用。
  • 雷承波 阙明坤
    教育与职业. 2017, (4月上): 36-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实施分类管理,发展营利性民办高校,既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也 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次自我完善。作为新生事物的营利性民办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 到众多难题,包括如何构建公正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如何引导民办高校向营利性过渡、如何招徕生 源、如何建立合理的师资队伍等,这些都是当前我国发展营利性民办高校无法规避的现实问题。 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把握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改革方向,还有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 杨玉霞
    教育与职业. 2017, (4月上): 42-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进入 21 世纪,美国 CTE(生涯与技术教育)发生了一些重大变革,CTE 的内涵有了新注解、 目标有了新定位、原则有了新界定、角色有了新描述,其中高职衔接在规模与结构上也发生了重大 变化。CTE 中高职衔接有硬性的法律保障、精细的课程体系、多元的项目支撑、丰富的资源保障,发 展步入一个新阶段。我国中高职衔接可借鉴美国的做法,逐步建构复合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理念,完 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提升中职生的升学意愿,促进中高职全方位的融合贯通。
  • 教育管理
  • 杜福磊
    教育与职业. 2017, (4月上): 49-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兴校之本在于彰显办学特色与提升办学质量。地方性应用型本 科高校近年来走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之路证明,从地情、校情实际出发,做好特色定位与特色发展 的顶层设计是关键,需要精准对接地方的顶层发展战略规划,对接地方产业实际需求,对接学校自 身发展的实际;办学特色应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职业化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需求上,应突出 应用性,彰显职业化,追求高质量;提高办学质量应以严谨的教风、学风和良好的校风建设作为保 障,应完善教风和学风建设,完善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
  • 马韦伟 钟燕瑾
    教育与职业. 2017, (4月上): 54-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高职院校实践创新学分制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主要是传统高职教育管理对于推 行创新学分制形成了障碍。文章从管理机制、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三个角度思考创新学分制下高 职教育管理改革的思路,并提出了创新学分制下高职教育管理改革的途径,包括构建以创新能力培 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创造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的创新实践条件、构筑以营造创新氛围为目 的的机制与保障等。
  • 王丽萍
    教育与职业. 2017, (4月上): 59-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期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面临诸多问题,应该牢固树立校企合作办学理念,实行联合 办学体制,加强校企沟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完善校企合作主体间的 运行机制。
  • 蒋燕
    教育与职业. 2017, (4月上): 62-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涉农类高职院校在开展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受农业科研成果的特殊限制、创新内容与实 际需求脱节、研发途径狭窄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涉农类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文章在对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涉农类高职院校开展服务农业企业科技创 新的对策: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营造重视人才创新的良好氛围;多方面与企业开展合作交 流,壮大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力量;创设多途径的交流平台,全方位拓宽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空间; 创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建立学校与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
  • 胡明华
    教育与职业. 2017, (4月上): 67-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选取了具有典型技术本科教育特质的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梳 理、现状分析,概括总结出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发展中的统筹举措,包括统筹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统筹 规划专业设置、统筹优化师资队伍、统筹建立“双元制”质量保障机制、统筹谋求高等职业教育与普 通高等教育的等值。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明 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定位、推动高职法律的体系化发展、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调动社会各方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提升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
  • 职业指导
  • 代莉
    教育与职业. 2017, (4月上): 72-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与生产实践结合更为紧密的农林院校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农林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度不够、创业导向缺少过程教育、创业基地 建设文化氛围不足、创业项目缺乏后续指导等问题,相关院校应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机制保障,完 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创新创业实践路径。
  • 黄汉玲
    教育与职业. 2017, (4月上): 75-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时代,社会上涌现出以网络为基础的新技术、新职业以及相关创业人才。互 联网创业具有相对快捷、操作简单、获取信息方便、创业时间短等特点,高职创业教育应与互联网结 合,打造出新的教育模式。然而,我国目前的高职创业教育存在人才培养理念滞后、课程体系有待 完善、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教育方法尚需改进、资源有限等问题,需要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构建互联 网创新创业型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搭建互联网创业平台,融入互联网创业活动,实现创业 带动就业。
  • 师资建设
  • 张立军
    教育与职业. 2017, (4月上): 79-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能够促进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保证教学的实效 性,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相关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非常有必 要。但是,目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教师队伍质量不高、教师队伍结构不 合理、教师职业培训效果不佳等,应该完善教师聘任机制,注重兼职教师的引用,加大职业培训力 度,完善职业培训内容,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 李海东
    教育与职业. 2017, (4月上): 82-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辅导员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辅导员在角色定位方面还存在 诸多问题。高职院校要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就必 须直视这些问题。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分析了辅导员角色定位过程中的主要 问题,包括定位不准,角色模糊;疏于政务,忙于事务;角色冲突,职责不清。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 了做好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途径:加强选拔和培养,实现角色精准定位;合理安排工作时 间,有效把控工作进度;深刻理解各种角色定位,肩负好不同角色的职责。
  • 课程与教学
  • 陈张杰
    教育与职业. 2017, (4月上): 86-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组织体系是完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升高职 实践教学质量、深化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组织体系在 组织规划、评估体系、法律法规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制定评估法规、构建立 体化体系、建立全国性监控体系,确保高职教育切实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 马志远
    教育与职业. 2017, (4月上): 90-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广告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广 告实务”作为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重点在于培训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文章以场景模拟教 学法在“广告实务”课程中的应用为侧重点,分析了该教学法实施的前提条件,对场景再现、角色分 配、演示点评等实现过程进行描述,并提出因缺乏专用教材,场景模拟训练模块需与时俱进;应尊重 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需调整传统教学考核方式和评分体系等注意事项,以便为应 用型广告学专业教学提供参考。
  • 交流平台
  • 张海轮
    教育与职业. 2017, (4月上): 94-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推进兵团城镇化建设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 大战略部署。文章在分析兵团城镇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所需人才类型基础上,提出职业教育应 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培养各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保障机制;实施多元化资金筹措办法,改善职业院校 与培训机构的办学实力;整合兵团内外教育资源,提升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实施集团化办学,提 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服务兵团城镇化建设。
  • 薛淑娟
    教育与职业. 2017, (4月上): 99-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信息技术的普及使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点。加快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 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也具有划 时代的意义。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职业教育存在教师教育技术理论薄弱,教学设计能力有 限;教育技术评价机制不足,考核制度不够完善;职业院校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课件软件开发等问 题。应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技能培训,加快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和评价机制,加速完善 硬件设备配置和软件资源建设,提升职业教育的内涵及质量。
  • 朱仁盛
    教育与职业. 2017, (4月上): 103-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介绍了江苏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主 要包括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训相融合、教 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工学六融 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能够为地方社会经济培养 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 孙兆化 戴卫锋
    教育与职业. 2017, (4月上): 108-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加强职校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是适应经济新常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综合 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进行整体设计,通过纳入人才培养 方案,形成目标向心力;进行课程渗透,形成系统整合力;搭建活动平台,形成培养牵引力;营造文化 氛围,形成榜样感召力;完善实践体验,形成自身内驱力;改革评价机制,形成考核推动力,才能培养 出企业认可、社会满意的优秀毕业生和合格职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