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2017年, 第1卷, 第11月下期 刊出日期:2017-11-15
  

  • 全选
    |
    特稿
  • 陈昌智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是助推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深入分析城市发 展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探讨职业教育在服务城市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实现职业教 育改革创新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研究与探索
  • 蒋士会 周佳樑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8-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主要扮演“培养者”“调配者”和“分享者”三大角色。民族 地区在应对新型城镇化挑战时,必须以地区特色为基础,着眼于“新型”发展要求。“培养者”要“向新 向高”、职业导向要“向宽向活”、育人目标要“向德向全”、教学活动要“向长向特”;“调配者”要在自 觉性上由被动走向主动、在区域体中由孤立走向联系、在发展模式上由特殊走向一般;“分享者”要 寻找经济发展与人性自由的平衡点,削减技能技艺性知识与学术性知识的价值差异。三大角色之 间应当由“零和”向“正和”的角色关系迈进。
  • 陈伟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15-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育活动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双重属性。教育供给主体、供给产品、供给 要素、供给机制等与经济供给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文章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扩大优 质教育供给、完善教育供给结构、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增强教育供给效率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职 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 郑彬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20-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产业集群环境中发展产教融合,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建 设。由于集群中大量同行业企业和相关组织在一定的地理空间集聚,因此,产业集群内的产教融合 具有分工合作、规模经济、交流学习、就业匹配四个优势。但是,进一步全面分析集群产业环境对产 教融合的影响后发现,由于集群企业经营状况参差不齐、相互间激烈竞争以及成本节约动机,校企 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侵犯实习生权益、合作稳定性差以及“搭便车”等问题比集群外部更明显,成为职 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障碍。为此,应鼓励职业院校与集群中的先进企业、行业协会深度合作,倡导地 方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激励集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以推动集群区域产教 融合的深入发展。
  • 沙鑫美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27-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科职业教育是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新方向,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层次。 面对本科职业教育的归属争议和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疑惑,分析本科职业教育的实质内涵,厘清 本科职业教育、学术型本科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的区别,研究其人才培养的层次属性、应用特征和规 格要求,明确本科职业教育到底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既是转型发展的重要引导,也是教学改革的必 要依据。
  • 教育建言
  • 周锋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33-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为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与经济 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人才的成才环境有待改善,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来培养技能型特别是高技 能人才的运作模式尚待健全。为此,建议探索适应我国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加快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完善职业教育培训的社会环境,健全和完善职工教育体系。
  • 朱奕龙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35-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前我国扶贫攻坚的历史背景下,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完成教育扶贫工作的关 键。宁夏回族自治区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取得了 显著的成绩。文章在总结自治区扶贫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其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校企合作、加大对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 支持力度等对策。
  • 徐利明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37-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 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不准,创新创业教育师 资匮乏、创新实践教育不足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议高校完善创新创业课 程体系,引导学生做好创新创业规划;鼓励校企合作,开展体验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以“互联网+高 校创新创业”的形式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 教育管理
  • 刘胜勇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39-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是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关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的教育类型,也是助力精准扶 贫的重要抓手,落实“诊改”难度不小。职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是每个贫困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 也是助力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利器。只有厘清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加快职 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的对接,才能使扶贫工作走出困境。
  • 孙干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43-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愈发强烈,然而当前应用技术型人 才的培养还远远无法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政府已逐渐认识到应用型院校校企“双主体”育 人的重要性,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校企“双主体”育人工作的开展。文章对应用型院校校企“双主体” 育人机制构建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并在分析当前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的基 础上,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策略,以期应用型院校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得以完善。
  • 郭少卿 李虹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47-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单招生日益成为高职院校生源的主力军。课题组对河北省10所高职院校的1633名单招 生和统招生进行了对比研究,厘清了单招生的特点,并在分析单招生教学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 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分班授课、小班教学;稳定辅导员队伍,提高学生管理水平;校企深度融合,推 进“双导师制”;加强学情研究,提高教材运用能力;加强学业和职业规划,提升单招生职业素养等教 学管理对策。
  • 吴娟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5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经济下,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提 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创新学分应运而生。设立创新学分,能够有效 规范学生的课外创新活动,促进应用型院校学分制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应用型院校 创新学分体系建设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缺乏层次性、管理体系尚需完善、保障机制仍不健全 等。为解决以上问题,应用型院校管理者必须重视完善创新学分的内容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
  • 职业指导
  • 曾令斌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56-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 关政策,支持和指引创新创业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改 革是一项系统性国家工程,应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遵循一定的内在逻辑推进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在 改革逻辑上以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为改革旨趣,以完善人才培养规格为改革内涵,以创新人 才培养机制为改革核心;在改革路径取向上要坚持党的领导,主动融入高等教育战略发展,协同“政 府主导、高校主推、社会助力”,结合“双一流”建设、高校内涵发展、高校类型与特色系统地推进,形 成创新创业改革发展大格局。
  • 闫利利 曲波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62-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实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意见以来,大批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参与“双创”计 划,建立了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效果。但是,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尚存在课程体 系不完善、师资力量较薄弱、实践培训不充分等关键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思想观念上遵 循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等基本原则,采取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 队伍建设和构建实践平台等现实对策,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 冯峰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68-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发 展。在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反思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各方的基本诉 求,确立科学合理的构建路径,切实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作用和效果,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创业。
  • 连伟利 郭光亮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74-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首先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属性与时代特征。然后论述了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 融合不够;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足;课程设置混乱,教材选择随意,教学方式方法单 一;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欠缺,引导帮扶不到位。最后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 教育发展路径:以“互联网+”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科学设 置课程,积极探索多重选修学习模式;统筹社会资源,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健全创新创业教育 体系。
  • 师资建设
  • 周芳 陈学军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78-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阐述了胜任力模型对高职专任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解析,分析了基于胜任力模型的 高职专任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并从明确继续教育目标、确定继续教育内容、选择继续教育方法、开展 继续教育效果评估四方面构建了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职专任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以期全面提高教 师个体与组织整体绩效水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服务质量。
  • 刘予东 陈亚军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83-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文章阐述了教师团队化发展的内涵,分析 了教师团队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并积极构建了青年教师团队化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青年教师 “1122”团队化模式的实施建议,如健全机制,为教师发展提供保障;项目驱动,形成稳定的研究团 队;组织活动,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强化竞争,重视教师团队考核评价;设立基金,大力支持教师团 队发展。
  • 杨丽红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87-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培养的症结,如在职前阶段,过于注重理论教学, 忽视实践环节的培养;在入职阶段,缺乏老教师的有效指导,短期教学任务繁重;在职后阶段,过于 追求更高学历,忽视专业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培养的新路径,如在职前阶 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打造多元师资培养主体;在入职阶段,给予新教师更多成长耐心,充 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在职后阶段,调整继续教育与培训重点,着重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
  • 王倩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91-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通过分析品牌培育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团队建设是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品牌培育的长效机制,并指出团队建设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辅 导员队伍品牌培育的途径:构建教学实践团队,培育教学实践型品牌;构建科学研究团队,培育学术 创新型品牌;构建学生管理团队,培育管理专业型品牌。
  • 课程与教学
  • 王永红 王诗瑶 毛林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95-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专业课程改革正在艰难进行,供给侧改革是当前改革的新思路、新方向。文章在供 给侧改革背景下,简述了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理论,分析了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迫切性,从需求侧 发生的变化阐述了供给侧专业课程改革的困局,解析了专业课程改革供给侧结构与需求侧产生的 失配要素,提出了调整供给侧要素以促进专业课程改革的路径,探索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专业课程 改革的有效供给。
  • 田洪芳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100-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阐述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概念,分析了高职思政课教育价值理性缺失的现状及 原因,如教育形式单一,没有“因势而新”;教育内容陈旧,不能“因时而进”;考核评价方式传统,没有 “因事而化”。进而从实施“体系转化、问题导向、生态优化”的高职思政课教育机制,整体优化“引领 学校文化、参与项目任务、分段点面结合”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以“凸显主体、注重过程”为 理念,实施过程性考核评价方案三方面构建了价值理性视域下高职思政课立体育人模式。最后阐 明了价值理性视域下高职思政课立体育人模式的现实意义。
  • 交流平台
  • 肖昆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104-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虽然知识产业已成时势所趋,但基层技术产业仍为国家发展命脉。美国经过国会前瞻性 的立法及拨款,已赋予职业教育新的生命,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的生涯从而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产 业所需技术人才因此不虞匮乏。文章对美国职业教育与我国职业教育进行了比较,以探讨我国职 业教育应有的发展方向。
  • 孔德兰 周建松
    教育与职业. 2017, (11月下): 108-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首先对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院—系—教研室”三层次组织框 架体系保证了教学运行,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和创新有待提升。然后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基层教学 组织建设的路径:加强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管理,是落实好基层教学组织管理的关键;完善公共课 程的教学组织建设和教学管理,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学校内涵建设的基础;加强基层教学管 理队伍建设,是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