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2016年, 第1卷, 第9月上期 刊出日期:2016-09-01
  

  • 全选
    |
    特稿
  • 郑惠强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东强西弱的态势,为加快西部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建议合理布局高校资源,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制订人才专项计划,优化高校共建共援。
  • 研究与探索
  • 唐高华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选择。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和落实执行时,应结合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时代特征,将之上升到战略发展高度。战略管理理念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具有战略引导与战略规范意义,战略管理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规划,应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四个维度的战略目标进行,并通过规范运筹力和提升执行力,最终完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执行。
  • 蒋萌 蒋旋新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1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没有主题或总体导航和规范。“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目标的提出,确立了鲜明的基本主题,要挖掘、疏理、把握其历史内涵、科学内涵和应用路径。文章以此为逻辑起点、研究思路和框架体系,探索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基本主题的原理意义、价值特征、科学内涵、核心要素和应用思路,旨在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提出历史定律、价值判断与理论支撑。
  • 龚方红 周桂瑾 俞林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15-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学徒制是以职业院校和企业为主体,通过师傅带徒弟这种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人才陪模式。文章分析了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现代性”的体现,以及职业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必然性,提出了职业院现代学徒制运行的保障机制,包括自觉约定,构建“多元”主体、工学交替的育人模式,以能力为本位,重构体现工学结合的“双体系”课程体系和内容,构建协作互补、专兼结合的“双导师”教学团队,构建情境认知、行知合二为一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模式。
  • 杨毅红 张建华 邵琳艳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18-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区域高校课程联盟作为一种区域高校联盟形式,对促进高校教育资源互补共享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其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些悖论。文章介绍了区域高校课程联盟的概念和优势,反思了区域高校课程联盟实际运行中学校竞争与教育公平、办学成本降低与学习成本升高、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的必要性与评价对象不完整、高校自身建设与课程共享四大悖论,并提出了化解区域高校课程联盟实际运行中悖论的途径,包括谨慎对待区域高校课程联盟,构建区域高校联盟的利益分享机制,探索降低学生学习成本的方式,发展新型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方式,以自身课程建设为主,课程共享为辅。
  • 沈小碚 汪自兰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22-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解读“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目标,可知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正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保障”,作为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备受人们关注。为了保证职业教育人才的质量,学者们对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通过对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后发现,现有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研究不具有普适性和实践性、研究视角缺乏新颖性、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等。为了有效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文章从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进一步明确今后对此问题研究的基本方向。
  • 教育管理
  • 张崎琦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26-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地方高校作为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关键力量,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简政放权、经济调整、社会构建的新形势,地方高校应抓住管理权限下移、产业结构升级、社会活力迸发的新机遇,通过协同共治、适应社会、高校法治等途径,谋求自身灵活性、多样性和延展性的发展,以期更好地发挥自身功能,践行高校使命。
  • 王凡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29-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系统权变组织结构理论为依托,分析梳理了新建本科院校社会服务的传统、队伍、制度、组织基础,总结了学生就业需求是社会服务的触发事件、领导者因素决定着社会服务的实现程度、教师的意愿和能力制约社会服务的质量等特征,描述了新建本科院校社会服务活动缺乏组织系统的支撑、社会服务职能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职能的合作难以形成而成为独立的行为、教师个人独立的自觉行动特征明显、社会呼应程度低、缺乏内外部制度环境支持等现实状态,为新建本科院校构建科学完善的社会服务系统提供了问题研究的基础。
  • 刘冬梅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33-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我国高校服务社会的成效不尽如人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高校自身的原因,也有教育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原因。文章从现有文献成果和实际案例两方面出发,针对当下高校服务社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策略,具体包括:更新服务社会的观念,追求有效的服务成果;畅通信息,建立与地方的对接机制;加强自身发展,提升社会认可度。
  • 石雪萍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36-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国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尚未完善,很多教育需求得不到满足,急需更多的教育力量来助推终身教育的实施。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内涵、作用、重要性,探讨高职院校在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并针对高职院校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包括构建优质师资队伍、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完善继续教育体系、深化全面保障体系、树立成功教育典型。
  • 郑成武 张奎霞 刘志强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39-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经历了跨越式发展,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国家各种技术人才的重任,近年来获得较快发展。但是,在长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马太效应已经逐步显现,加剧教育不公平,加大就业压力,导致高职院校两极分化严重。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下的马太效应,文章从政府、学校、学生三个方面进行了对策分析,以期为高职院校提供有益的建议。
  • 杨兴坤 王英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42-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培养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成为大学的重要任务。文章阐述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全面分析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本科应用型人才素质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并提出教育观念时代化、教学方法多元化、课程考试全面化等三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以促进“三位一体”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满足国内外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 德育研究
  • 张丽芳 王秋菊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46-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的逐步发展,微博成为大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媒介,以微博为载体开展新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形式。因此,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微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利用关注功能紧密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人群,利用评论功能和学生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讨论的热圈,利用转发功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严格监督微博内容的事实以及质量,严格监督和管理微博运营人员,形成相应的体系和制度等。
  • 孙利霞 阿牛曲哈莫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49-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和“95 后”学生的到来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必须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具体措施包括:改革高校评价体系,建立高校思政工作者协同创新的团队工作机制;积极应用自媒体,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上课下互动机制;积极开发与应用MOOCs、SPOC 和微课堂等教学模式。
  • 陈翱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52-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社区工作为视角,通过构建“服务、保障、稳定、发展”四位一体的研究生社区工作方法,分析了研究生社区工作方法的思想内涵和内在要求,并提出在社区工作实践中突出“服务”、凸显“合力”、着力“互动”、落脚“赋权”,以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张忠臣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54-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梦”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时代背景下的具体体现,“中国梦”的提出开启了理想信念教育通俗亲和的新的话语体系,使理想信念教育走出社会理想对个人价值关照缺失的现实困境。为此,应以“中国梦”为引领开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局面,具体途径包括:坚定理想信念,确立科学的人生目标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练就过硬本领,提升为实现理想信念奋斗的综合能力;勇于创新创造,激发为实现理想信念奋斗的创新精神;矢志艰苦奋斗,塑造为实现理想信念奋斗的实干精神;锤炼高尚品格,凝聚为实现理想信念奋斗的担当精神。
  • 师资建设
  • 谢平芳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57-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面开展绩效工资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管理中出现的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考评体系不完善、考评结果过度量化等问题不容忽视。文章分析了专业教学团队绩效评价与教师个体绩效评价的差异,出高职院校应明确思路,就教学团队工作设立独立的考评体系,注意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并重,公开、明确绩效考核的制度、过程和结果,设定绩效评价方法和指标时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虑有利于团队内部关系和谐发展。
  • 刘芳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60-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与专业化发展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文章通过对我国高职教育中面临的继续教育机构匮乏、资金支持欠缺、保障制度不健全、教师专业化基础薄弱等现状进行分析,从加强高职教师继续教育与专业化发展的保障机制建设、完善教师培育体系、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化发展的自主意识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促进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化发展的创新策略,明确了高职教师继续教育与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 赵丽英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63-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教融合背景下,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呈现出诸多不足。文章指出,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评价体系,完善实践性教学制度,奖励实践能力表现突出的教师;学校应搭建多维度用人机制,加强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教师应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积极投身职教改革,坚持应用型科研导向,深入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职业精神,夯实自身实践能力,促进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于宪宝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66-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有效的班主任管理动力机制是地方高校学生管理系统有序运转的基本条件。文章通过探讨构建班主任管理动力机制的内涵以及班主任管理动力机制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必要性,阐释地方高校班主任管理动力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地方高校有文化要素全程渗透的,导向、激励、约束、控制“四位一体”的班主任管理动力机制。
  • 徐俊蕾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70-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师文化塑造着教师的职业信念、态度和行为方式,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的内在基础。农村教师的职业幸福不足、职业倦怠普遍存在和青年教师流动性强等现状与农村学校现存的停滞不前、按部就班的教师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农村学校应通过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变革学校文化推动教师文化转型和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特别作用,培育充满活力的教师文化。
  • 李冰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73-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信息意识淡薄、信息知识匮乏、信息技术技能较差、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文章提出,高校应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教师信息意识,培训教师信息技术技能,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能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进而强化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持续发展,深化大学英语改革。
  • 心理健康教育
  • 刘莎 袁文英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76-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于促进和改善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但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文章分析了心理问题在高职学生中的表现,认为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覆盖不够全面的问题,并提出以下对策: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实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化,让课堂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状结构。
  • 孙慧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78-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朋辈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创新模式。文章在分析朋辈心理辅导基本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认为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学校德育价值观的认同度,形成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并结合我国学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实际情况,提出着力建设学校朋辈心理辅导人员体系、建立健全促进朋辈心理辅导的学校德育管理制度体系、创新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三方面对策,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 王海明 邵晶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80-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贫困女大学生群体受影响尤为显著。文章分析了当前贫困女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消极的自卑心理、家庭给自我带来巨大压力的心理、渴望竞争又悲观怯弱的矛盾心理、渴望社会公平的心理等问题,并从家庭、经济、社会、自身四方面剖析了原因,从社会、高校、自身三个角度提出了心理调适方案。
  • 职业指导
  • 谭璐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83-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的出现拓宽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范围,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掀起了大学创新创业的高潮。然而,由于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内容陈旧、教育形式单一、师资薄弱及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对此,为了加快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切实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全面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阵地,鼓励企业主动承担起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第二课堂,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勇当“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实践者和开拓者。
  • 滕智源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86-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教育预期效益降低、教育阶段重心停滞、教育实践导向脱节等,导致高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难以与实际行业中所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实现高度匹配。文章以当前国家创新发展的“互联网+”新业态为切入点,探索“三个整合”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并提出该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包括建立“交易”平台,让教育“战线”拉长起来;建立“智慧”学堂,让教育“种子”丰富起来;建立“共享”区间,让教育“节点”串联起来。
  • 桂媛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89-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职业指导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强弱。文章在分析新时期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意义和现存问题基础上,对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出高校应通过队伍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学涯规划与职业规划相结合、就业择业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主题教育与实践实习相结合、个性化指导与对口服务相结合,帮助学生择业就业,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 刘丹丹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91-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改变了大学生的就业格局,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了大学生就业改革过程当中,包括毕业生、毕业生家庭、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等,这些利益相关者与大学生就业存在协调点,也存在冲突点。政府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雇佣制度,并健全大学生就业市场;企业要改变现有的用人理念,对人才进行合理分配;高校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改革,并加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要认清目前的就业形势,正确定位自己的就业方向,并认真学习学科知识,注重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 丁贤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94-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能力上表现出的问题,要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上分析,并构建大学生就业实践体系、大学生就业课程辅导体系、大学生就业支持保障体系。
  • 课程与教材
  • 周铮铮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96-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专业教师缺乏、基础设施不健全、对教学模式改革缺乏重视、现代信息传播工具与思政课堂结合度较低、改革体系不健全五方面。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引进专业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健全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设施,加强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视,加强现代化信息传播工具使用,健全“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体系,以期促进“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
  • 李秀芳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99-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通过新媒体对高职生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进行双重考核已成为重点课题。文章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探索基于新媒体的思政理论课双重考核方式理念,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学习过程考核系统、完善思政理论课网络考试系统、科学设计网络考试系统、建立社区服务考核系统、加强思政理论课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五项设计方法,对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具有促进作用。
  • 教法研究
  • 李华娟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103-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慕课教学能实现知识传递的最大化和高效化,却存在着教学的知识和情感目标失衡的困境,也存在着疏于关照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和精神需求的缺陷。慕课建设应重视情感因素作用,从情感维度分析和处理教学内容,进行人类情感的数字化计算,使计算机能够获取、分类、识别和回应学习者的情感反应,帮助学习者产生积极情感体验,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 徐鸿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106-1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设计专业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认为翻转课堂是与设计专业教学相契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遵循保证翻转课堂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和专业性、保证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协作性、保证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可控性、保证课程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四原则的前提下,以课程教学为中心,做好“翻转前”“翻转中”“翻转后”三个环节的衔接,切实提升课堂效能。
  • 武立栋 钮小静 徐君姬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110-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职院校法律教学提供了新契机,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对法律课程改革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文章以高职院校法律课程面临困境以及寻求对策为着眼点和出发点,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提出了通过网上模拟法庭、构建交互式动态教学网站和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等多种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以期实现法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深度融合,逐步形成开放性和无时空限制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 交流平台
  • 肖霖 宋文杰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113-1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观念意识、招生方式等不利因素影响,地方综合性院校来华留学生数量较少且增长乏力,生源结构不合理。文章提出,地方综合性高校应挖掘地区生态环境、院校硬件条件良好等优势,配合地区政府和企业对外经济发展规划,利用学科优势开发英文授课项目,与地区兄弟高校形成招生联盟,提升高校非学术性服务水平,引进专业营销人才,切实加强外国留学生招生工作,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
  • 肖娜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115-1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外语类地方高校接收来华留学生在专业培养与课程设置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文章通过分析天津某外语类院校来华学历留学生现状和培养困境,提出拓宽招生渠道,加大招生力度;建立预科制度,有计划分类培养;优化课程设置,建立国际化课程体系;加强引导,减少来华学历留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产生的不适;厘清权责,部门间通力合作提供行政服务与支持等五个方面改进策略,以期为外语类地方高校学历留学生培养提供参考。
  • 王国宏 戴烽 刘强
    教育与职业. 2016, (9月上): 117-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农民工,在适应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学习力呈现出代际变迁,新生代农民工基于可持续发展意愿和危机意识,比老一代农民工表现出更强的学习力,且在学习力的目标要素、经验要素、意志力要素和成就要素四个方面都呈现出代际差异。当前提升农民工学习力的重点在于,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同时推动新生代及老一代农民工学习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