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分享到:
倡导、宣传、研究职业教育,沟通教育与职业!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广告刊例
中华职教大讲坛
百年期刊建设工程
联系我们
2016年, 第1卷, 第7月下期 刊出日期:2016-07-15
全选
|
特稿
Select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构建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苏华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离不开各级各类人才的支撑。当前我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以《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战略目标,必须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构建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深入开展校企一体化建设,提高中高职衔接水平,同时要把促进职普融通、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
研究与探索
Select
职业教育市级统筹的实践探索与路径创新
哈满林 吴一鸣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7-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提出要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完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其中,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和有效实现至关重要。在现行行政体系中,市级政府实际承担着政府职能落地的责任。当前在职业教育市级统筹上,既普遍存在履职失位的问题,也有多种典型探索与实践。今后一段时期,应从立足管办分离优化职权配置、立足产教融合优化治理方式、立足持续发展优化环境保障等三个方面对职业教育市级统筹予以改进和提升。
Select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发展依据与实现模式
高明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12-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既“承上启下”又“四通八达”,决定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成败。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中国制造2025”、贯彻国家相关教育政策、推进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以及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模式包括中职与本科联合举办、高职院校独立或与本科院校联合举办、转型的普通本科高校独立举办,通过“专业试点”“二级学院转型”“专业升本”“专本一体化”和“中职本科3+4”等途径得以实现。
Select
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的理论基础、意义与路径分析
蒋姗姗 朱德全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16-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培养多样化人才和传承技术技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就业创业也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政府包揽职业教育全局,学校和企业缺乏自主权,社会的作用缺失,因此,在职业教育领域实行管办评分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政府在管理权、办学权、评价权上将权力下放;学校与企业以市场化为引领,实行改革发展;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实行独立评估,各个主体要素之间权责明确,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Select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网络化治理的内涵、动力与趋向
张培 刘桂芝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20-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多元合作伙伴关系建立起来的横纵交织权力线和行动线的网络化治理模式,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互动及博弈过程中,体现了行动基础的彼此信任、行动主体的多元拓展、行动模式的合作互惠、行动规则的民主协商等特征。现实的经济社会转型、社会公共价值创造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又为校企合作的网络化治理提供了演化动力。为此,应着力在重塑政府角色定位、推动企业主导参与、构建多边战略联盟、加强多元集成创新等趋向路径上下功夫,以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Select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李梦卿 杨秋月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24-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和重要保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双师型”教师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能适应区域均衡发展的需要。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难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管理制度不完善、专业化发展意识淡薄等问题,亟需构建“双师型教师高效培养机制,以促进“双师型”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实现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效、高质、精准供给,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建言
Select
关于加强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建议
台盟中央研究室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29-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加强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应完善职业教育法律,加强两岸职业教育学历互认,促进两岸职业教育体系衔接,拓展合作交流平台,健全合作交流机制。
Select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中医基础类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司富春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30-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根据目前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基础类研究生培养情况,针对生源、培养模式、就业、教育、研究经费等问题,提出应加强中医基础研究生招生宣传,拓宽生源渠道;创新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中医基础类专业研究生课程改革;大力加强中医基础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强中医基础学术交流;拓宽就业渠道,以培养优秀的中医药基础人才,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育管理
Select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补偿、评价与监督机制的构建
胡健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32-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可观的民办高等教育,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金困境、质量评价困境以及监督困境。为了从上述困境中突围,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构建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补偿机制,解决资金困境;二是建立健全民办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明确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三是完善民办高等院校的监督机制,形成政府监督、社会监督、高校自我监督的相互协调的监督体系。
Select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职教集团发展战略选择
郝中强 谢静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35-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并分析我国对职业教育集团的政策演变过程,发现国家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都给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面对这一总体外部环境,职业教育集团应实施国际化战略、优质化战略、校企一体化战略。
Select
高职院校院系治理问题与改革对策
李志强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38-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院系治理是高职院校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基石。当前高职院校的院系治理存在自主管理虚化、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弱化,民主参与和监督缺失、社会参与不足等问题,高职院校应树立大学精神,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二级管理,合理配置院系内部政治、行政、学术权力,完善院系的决策、运行、监督、社会参与等体制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院系治理体系,保证院系的有效治理和学校的良好运行。
Select
地方高校创新团队管理机制问题分析
张淼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41-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发展空间。目前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在定位和管理上存在一系列问题,阻碍其功能发挥。基于其不同于部属高校创新团队的组织特性、成员个体组织行为特征的分析,发现其存在的若干核心问题,提出要遵循地方高校创新团队自身发展规律,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团队人员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同行评价机制等若干管理机制改革建议。
Select
地方高校科研资源与地方企业精准对接探究
吴继军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44-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呈现了地方高校与企业的科研资源优势和需求,分析了地方高校科研资源与地方企业难以精准对接的原因在于双方缺乏主动性,缺乏必要的对接政策,对对接切入点难以达成共识。最后提出校企科研精准对接的策略:调整双方的价值观念,加强政策保障和长效机制建设,明确合作的模式和内容,建立科研对接“绿色通道”。
Select
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中的问题探析与对策建议
陈淑慧 陈保荣 张云秀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47-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学研结合是学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部门合作进行教学、科研、生产。高职教育起步晚、基础差,影响了产学研结合的实施。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分析高职教育产学研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校企沟通联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确保校企共同参与;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优势项目;建立监督保障机制,确保实施持续见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合作有法可依等对策建议。
Select
利用产学研结合实现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张浩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50-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民办高职教育存在办学资源不足、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举办方投入不足、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文章结合我国民办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指出产学研结合在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订单式培养、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校企协同创新合作与科研平台、兴办校办产业等措施。
Select
“供给侧改革”思路下公安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于成江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53-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是供给侧的要素之一。激发主体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人力资本提升,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目标。教育本身就是供给侧,供给侧改革为公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带来了更多的启示。文章基于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从创新教育理念、拓宽教育环境、探索有效教学路径等方面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Select
高职人才培养回归“以学生为本”的思考
裴智民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56-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后示范时期,一些高职院校存在与“以学生为本”要求不相称的现象,折射出高职教育存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工具人”,教育资源的“管建”不“管用”,教育功能主次颠倒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使人才培养回归“以学生为本”,让高职课堂呈现“绿色”,让个性服务融入育人方阵,让高职校园文化五彩缤纷,让学生顶岗实习真正受益,让毕业生有“立交桥”可选。
Select
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选择
周萍 宋扬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59-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出现新行业、新业态,迫切要求高职院校全面提升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水平。高职院校要补齐补强人才培养的短板,集中力量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够紧密的问题,一要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二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三要推进协同育人,四要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这是实现高职院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德育研究
Select
以人为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郭晓波 王英 刘奇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61-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既要抓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更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的变化,下功夫做好“研究教育对象”功课,增强教育的创新力、赋予教育的时代感、把脉教育的情感点,在不断创新、把握方向、为我所用、趋利避害中实现思政教育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Select
独立学院学生思政工作的挑战及创新实践
邓剑刚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64-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指出了当前独立学院学生思政工作面对的种种挑战,并对此提出独立学院学生思政工作的创新路径:理顺思政工作主体职责;构建网络舆情应对长效机制;创新校园文化内容载体。
Select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叶大伟 易兰华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66-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技术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驱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获取信息的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在新一轮的高校改革和转型趋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迎来诸多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和高校改革趋势下的必然要求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Select
中国梦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王春江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68-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培育民族精神是引导大学生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是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操的时代要求,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西方多元社会思潮的强力冲击、民族精神教育存在不足等原因影响了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以中国梦为主题完善民族精神培育载体、发挥重大纪念日和庆典活动的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Select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孙伟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70-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环境是大学生的主要生存环境,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影响源,是中西方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和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适应网络环境新常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适应新媒体交互式传播特征,再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话语体系;适应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倒逼范式”,发挥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作用;适应高校网络舆情高发态势,在舆情应对处置中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Select
新兴媒体条件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姜浩 杨鑫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73-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兴媒体以其传播过程中的交互性与平等性、多元性与个性化、及时性与碎片化等特性,成为教育者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因素。在运用新兴媒体加强主流价值宣传、创新教育模式的同时,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素质,并加强对新兴媒体的监督控制,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落到实处。
Select
“微时代”背景下“95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
熊继承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76-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已经处于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新媒体日益盛行的“微时代”。多元的网络文化对作为新媒体使用主体的“95 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只有扬长避短,合理利用新媒体,加强思想引导,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形成合力,才能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师资建设
Select
专业群背景下“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研究
曾全胜 刘逸众 刘文娟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78-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专业群背景下“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构建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从专业群的特殊背景出发,分析了“双师素质”教师的特殊内涵及其资格认定标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框架构建,并对认定标准的分类、分级、量化和执行进行了探讨。
Select
区域特色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构建
李俊飞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81-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调研苏南地区7 所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认为构建区域特色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该以政府推动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独立发展为原则、以教师参与为核心、以多元策略为导向,突破单一院校和单一城市的局限,积极打造区域特色型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塑造一种卓越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文化。
Select
新形势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构建
徐慧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83-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高职自主招生规模的扩大及部分院校注册入学政策的实施,高职院校学生在英语基础方面较之以往更显薄弱,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习动力不足。这使得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在工作中遭遇到身份认同危机,主要体现在专业能力倒退、工作成就感低、师生关系失谐等方面。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和学校需共同努力。教师要提升专业能力,改善师生关系,关注职业发展;学校则要为教师创设学习和培训机会,改革评价体系。
Select
基于“双师型”视角的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尹贻伟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86-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指出地方本科院校在建设“双师型”体育教师队伍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一是在人才引进时,强调学历、职称与技能并重;二是拓展招聘渠道,以便多元化地吸引人才;三是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技能水平;四是健全合理的教师管理体制,引导体育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五是加强学校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以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与实践能力。
职业指导
Select
建设以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维实践平台
东忠方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88-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推动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大学生创业面临诸多困难。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创业模拟平台和创业实践平台的运作进行研究,提出建设以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维实践平台的论点
Select
协同创新视野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
黄启红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90-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加强协同创新视野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当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明显不足。树立协同创新理念,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三层含义。通过构建递进式“三阶”课程平台、建立“创智”体验中心、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健全激励引导机制等多种途径,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Select
“创新创业+”的内涵、构建、特征与价值
吕胜男 方法林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92-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当前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社会产业整体转型,就业之难已成常态,可见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大量培养是时代所需。“创新创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而产生的。“创新创业+”为我国高校培养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推进模型与行为方式,解决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互为孤岛”的问题,适应了学生和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Select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策略
杨晓敏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95-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职业院校发展要充分依据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大背景,深入思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问题。职业院校实施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既能提升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还能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Select
通过SYB 创业培训课程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韦相晓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97-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问题牵动着千家万户,而创业是就业之源,是实现更高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将SYB 创业培训课程引入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能促成更多大学生自主创业,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文章分析了高校实施大学生SYB 培训的必要性,并就高校如何实施大学生SYB培训提出了建议。
课程与教材
Select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赵喜玲 潘赟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99-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如教材内容实用性不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互动性差;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脱节,与行业接轨困难;师资队伍职业经历不足等,并提出应从加强教材建设,注重教材内容与生产实用性结合;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加强教、学互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课程实践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
Select
跨专业“图形创意设计”微课的搭建研究
叶军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101-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对跨专业“图形创意设计”课程进行了简要概述,分析了跨专业“图形创意设计”微课的搭建理念与搭建优势,进而从跨专业教师参与微课组织构架的建设,立足校内整合校外搭建微课网络平台,多模式结合推进微课资源的开发,“三方融通”实现微课项目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等四个方面来搭建跨专业“图形创意设计”微课,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跨界设计专业技能,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Select
产品设计专业“装饰图案”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刘德芳 刘守新 武秀娥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104-1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分析了“装饰图案”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如课程设计理论课时与设计实践课时的比例设置不合理,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多元化、灵活性和创新性,课程教学内容脱离现代设计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等,并进一步提出,应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增加实践设计环节,精心安排设计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开展教学内容改革。
学科教育
Select
美国护理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护理教育的启示
丁美红 张万秋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106-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叙述了美国犹他大学护理学院的护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及学习评估方式,探讨了美国先进护理教育对我国高职护理教育的启示,并进一步提出我国高职护理教育应从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模式、训练标准化病人并将其运用到护理综合案例教学中以及改革评估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期能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护理专业人才。
Select
创客时代高校美术教育改革之我见
刘忠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108-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如美术教育中的文化缺失、教学体系陈旧、师资建设有待完善和教学硬件建设不合理等,进一步提出应从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型美术教育环境建设、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创新型平台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交流平台
Select
技能竞赛引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问题探新
吴交树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110-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是检测教学效果,展示高职教育风貌和实力,引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文章紧密结合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开展情况,在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引领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引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引领职业教育考核评价、引领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Select
我国研究生“助管、助教、助研”工作探微
范文鹏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113-1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研究生“助管、助教、助研”工作在保障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但目前的研究生“三助”工作存在不被重视;目标定位单一;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资助面较窄,资助金额较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要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三助”工作;完善规章制度,做到有规可依;深入调查研究,提供实践路径;加大资金投入,提供财力保障;建立系统的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宣传力度。
Select
新形势下社会实践育人体系探析
田兆富 亓强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115-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高校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指出社会实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制度建设,为实践育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注重顶层设计,为实践育人科学规划;做好指导培训,强化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体意识;精心设计实践内容,确保育人效果的社会实践育人途径。
Select
基于期望理论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机制
姚旭明
教育与职业. 2016, (7月下): 118-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调研和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文章运用期望理论,提出建立完善的组织机制、个人培养机制和报酬奖励制度、机会激励机制、成就激励机制和科学的实习工作绩效评估机制等提高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期刊信息
主管:中共中央统战部
主办:中华职业教育社
编辑:《教育与职业》编辑部
出版:《教育与职业》杂志社
总编:张伯成
编辑部主任:李飞
编辑部副主任:黄晶晶
编辑部主任助理:孙苹
外联部主任:胡佳辰
对外联络:李静 王明范
排版:单克芳
社址:北京市东城区安乐林路甲69号
邮编:100075
投稿邮箱:zazhi1917@263.net
稿件查询:(010)67214710
杂志订阅:(010)87271394
对外联络:(010)67220645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市监广登字20190012号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4-398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1004/G4
国内总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发行代号:SM3318
印刷:北京博海升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每月1日、15日
欢迎关注《教育与职业》杂志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
更多
全国政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职业教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