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2016年, 第1卷, 第4月上期 刊出日期:2016-04-01
  

  • 全选
    |
    特稿
  • 陶西平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民办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灵活的办学体制机制。通过提升办学品质,民办教育可以成为推动我国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处于转型期的民办教育,应该以品质提升、质量提高为支撑,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做到这一点,民办教育工作者应该有“四只眼”:一只眼看形势,一只眼看政策,一只眼看市场,一只眼看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民办教育办好。
  • 研究与探索
  • 唐智彬 刘青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8-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调研发现,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办学模式改革以及现代治理体系建设也有一些有价值的探索。但是,职业教育发展整体水平相对落后、普职发展失衡、经费投入不足、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造成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课题组建议,要通过实施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专项支持计划、强化中西部地区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力度、加大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经费保障力度以及分层次、分类别推动中西部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战略布局等举措推动中西部地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总体战略。
  • 夏建国 赵军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14-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完成,职业教育发展、关注和研究的重心应转向中观和微观层面参与体系建构的相关行动者。“中本贯通”作为体系建构的一种模式,其相关行动者即本科院校和职业学校之间在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层面都客观存在着冲突。文章在明晰冲突的基础上,提出中本贯通实践中应建立本科院校转型与职业学校质量提升互动机制,发挥主体优势与延续技术技能传统,注重教育的整体性与技术素养生成的阶段性,遵循认知规律与学习实践的情境导向性。
  • 邵会婷 闫志利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17-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并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文章按照中央“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要求,在强化经济新常态理论内涵与职业教育发展现实任务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重构价值取向、转变发展模式、优化发展目标、活化运行机制、改革管理体制等职业教育发展范式转型的措施。
  • 赵文碧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2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提升职业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必须明确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衡量标准。而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现代化制度为保障、法治化治理为依据、多元化治理为依托、现代化治理技术为手段。因此,应从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制度现代化、治理方式法治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技术信息化等指标入手,构建一套衡量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治理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
  • 教育管理
  • 颜兵兵 魏天路 李德君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25-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类招生是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是转变教育思想和理念的需要。文章以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提出专业分布不合理、培养方案不匹配、分流方案不科学、学生管理不流畅、志愿填报不均衡五个主要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分别从专业认知导论与职业规划相结合、冷门专业发展与学生满意度相平衡、学生心理疏导与三级管理模式相融合方面给出解决措施。
  • 常畅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28-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型高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高校,它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应用型高校是应用型高校的一种深化与延伸,它满足的是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与活力。应用型高校在专业设置及合作与创业方面,更应该与当地的社会和企业紧密结合,把握并适应应用型高校的发展趋势。
  • 别睿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3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科研与教学脱节、重科研轻教学、重教学轻科研等科研与教学错位发展的现象,究其原因有观念方面的误区、学术风气的浮躁、评价指标的模糊、管理体制“两张皮”等。因此,应当树立正确的教研观,惩治学术腐败,完善评价体系,健全管理体制。
  • 张弘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33-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文章针对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礼仪文化缺失的现状,积极探索两种文化融合共生的有效途径,具体包括:制度先行,构筑校园传承礼仪文化的保障体系;教学保障,构建礼仪教育的课程体系;形式创新,丰富多样的第二课程;环境熏陶,营造具有良好礼仪风范的和谐氛围。
  • 田芳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36-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校园文化重构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深层次追求。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有效融入优秀企业文化,突出职业原则、教育原则、互补原则和先进原则,通过“四维度、五载体、四体系”模式,重构高职校园文化,实现高职教育的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
  • 王继元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40-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常态下,学生工作面临着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学生发展新常态的挑战。新常态下的学生工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呈现出工作理念创新性、工作队伍专业性、工作载体系统性、工作机制协同性、工作方式服务性、工作文化自觉性等特征。
  • 德育研究
  • 周华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43-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只有适应新常态,才能把握发展的机遇,赢得发展的空间。文章以新常态的核心本质、实现路径和发展动力等为切入点,提出新常态给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启示:认识新常态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提质增效;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新常态的基本路径是调整优化;推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发展的动力是创新驱动。
  • 谭霞 李文静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45-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智能电脑终端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已经渗透到大学校园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从而给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双重影响。应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创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理念、加大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培训等途径,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 朱芸 毛文娟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48-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结合各种以简洁、便利为特点的微平台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手段。文章探讨了微平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便利性和互动性,同时也提出了微平台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途径:微平台网络舆论趋同化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对大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引导;网络资源的开放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面对微时代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软硬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新媒体素养。
  • 蒋智华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51-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广西科技大学1926 位大学生关于新媒体应用问卷调查,发现新媒体影响下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紊乱化、功利化趋势,应通过强化新媒体建设与监管、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校园网络、强化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等途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 亓慧坤 郭霞 唐桂莲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53-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具有强大传播功能的网络媒体正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新媒体时代,应务必坚持和强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确舆论导向,使日益网络化、信息化、科技化的媒体舆论成为培养优秀大学生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技术支持。
  • 师资建设
  • 卢荷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56-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分析校企交融开展职教师资培养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根据不同层次的职教师资对象采取新任职教师资依托仿真企业为载体的入门培养、专业教师承接企业产品加工为驱动的技术能力提高培养、骨干教师完善企业管理理念的顶岗挂职培养、专业带头人促进管理能力提升的企业托管培养、名师突破发展瓶颈的承接或参与企业开发项目培养五种校企深度交融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 朱伟华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58-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新时期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出发,分析了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高职辅导员队伍工作领域界定、职能定位不清晰以及高职辅导员管理体制不利于其能力发挥与职业发展,并指出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应注重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具体实施途径包括:从顶层设计入手,健全辅导员工作机制与标准;执行辅导员准入制;健全学习培训机制;健全考评、激励机制;健全发展成长机制。
  • 李红英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61-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新课改背景下高校发展的核心,也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关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一支科学、专业的师资队伍。目前高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专业知识不足、改革意识薄弱、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任务繁重等诸多问题,应该加强教师待遇,稳固教师队伍,加大科研鼓励措施,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引入优胜劣汰机制。
  • 罗军 赵凯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63-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数量短缺、结构层次配比不合理、专业素质不高、学习进修渠道不完善等,指出高校应该提高认识,明确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师的重要作用,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科学选拔人才,以团队方式加快师资队伍建设速度,建立先进的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素质水平,创新业绩考核制度,促进教师之间的有效竞争
  • 职业指导
  • 汪立夏 苏红 赵敏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66-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总的体量压力巨大,但就业空间依然较大;就业创业政策优惠多样,但就业创业主体内在动力不足;实体经济发展乏力和“互联网+”产业渐成旺盛势头形成鲜明对照;就业的现实状况与多元的就业期待导致就业本身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针对这些新情况,文章提出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坚持走市场主导之路、把就业创业自主权交予学生、培育成熟理性的就业市场等建议,以推进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工作。
  • 王利娥 王继艳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69-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就业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社会经济和教育转型的大环境下,高校原有的就业指导模式和就业理念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亟待革新。文章指出,应从稳定经济增长,健全社会制度;加强管控,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以及大学生自身转变就业观念、提升综合能力等入手,改善就业困境。
  • 李思静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71-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内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在围绕国内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同时,积极探究境外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指出,高职毕业生具有境外就业优势,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此,高职院校要在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标准上与国际接轨,重视人才综合素质,构建国际化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帮助学生转变就业理念,鼓励学生将就业选择和人生规划放到更广阔的国际舞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 黄忠昭 白杨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74-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创业带动就业”正成为当前高校及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文章认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和不足,因此有关创业教育更需要正视问题,修订及完善现有艺术类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创业导师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职业规划和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搭建创业平台,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注重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和实践性,以能力为中心,以专业为基础,以素质为导向,积极探索,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几率。
  • 任泽中 姚冠新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77-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内创业和自主创业的核心,也是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谋求优质发展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创业能力可划分为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及机会能力3个层级,包含创新能力、理财能力等11项能力要素,并以各自地位及相互关系构成存在一定量化演变的“虚实类锥状体模型”。分析研究模型的演化规律,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较为科学、具体的指导
  • 比较教育
  • 肖毅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81-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毕业生就业压力,欧美各国纷纷采取各类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应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落实高校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中的关键作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提高毕业生适应市场需求的就业能力。
  • 陈东莲 朱宾 肖飞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83-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介绍了日本产业大学以“高目标、高师资、高学历、高就业”为定位,“引企入教、产学结合、校企联动”促进产业发展的经验和举措,推进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出教师进企业,行家进学校,打造名师出高徒;专升本,本升硕,构建成才“立交桥”;校企挽手建联盟,踏上“一带一路”新征程,同心共筑“中国梦”。
  • 学科教育
  • 隋清娥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86-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学研究生,特别是地方高校毕业的文学研究生,就业压力大于本科生,暴露出地方高校培养模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为此,地方高校应创新文学学术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多元化、晰化,课程设置横广化、规范化,培养方法灵活化、个性化,培养考核过程化、多样化。
  • 侯冬梅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88-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素养是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校教育应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导向。英语教育兼具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特点,在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具有学科优势。针对高校英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过分重视语言基础、以英语国家文化为核心、缺少本土文化输入等与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相关的问题,文章着重从树立本土化理念、教学环节本土化和教材本土化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 课程与教材
  • 陆旭明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91-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课程标准是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随人才市场需求而变化,课程标准必须结合人才市场需求发展进行滚动修改,同时,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必须严格遵循权威性、系统性、实用性、先进性的原则,因此,课程标准制定应由校企双方按照一定流程进行,主要在课程的目标、内容体系、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实施建议五个方面制定。目前,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和大赛引领将企业当前先进的技术应用融入课程标准制定措施,能较好地保证专业的人才培养跟上时代步伐,培养出市场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 余明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94-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遇到了课程实效性有待提高的瓶颈。文章提出构建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研究表明,该课程体系能够有效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同时,提出继完善该课程体系的建议,即加强职业规划内容的本土化,提升学生职业决策及反馈修正能力;整合调动校内资源,提供实践平台提升职业素养;积极开拓校外资源,拓宽学生视野树立良好意识。
  • 张坤 庞凌霄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98-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理论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思维意识的检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环节。文章在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模式的有效途径,可采取参与性的课堂考核方式、实践性的课外考核方式和过程性的跟踪考核方式,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模式。
  • 交流平台
  • 杨杰夫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100-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课程改革是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必须面对的课题。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课程整合入手,论述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整合的现状,认为课程整合是提高实践能力、教学效率的需要,提出了适应体育教育专业的三种课程整合模式,即主题模式、基于概念的整合单元模式、跨科整合模式。
  • 课程与教材
  • 喻岩 李文平 高力强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103-1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深入探讨了“开放式”毕业设计创新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创新“开放式”专业整合毕业设计在本科生中的应用模式,即专业学科交叉整合化、毕业设计提前化、指导多元化、指导平台共享化和开放化。通过实际应用对比,该模式教学效果显著,揭示了教改后新型教学模式的优势,为响应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为其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教学方法。
  • 吴德建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105-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背景下,探索自考助学新途径,提出在特色专业的自考助学中引入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地合作等多元模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制订具体的培养方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抓手,不断推进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进程,努力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实用型人才。
  • 马晓国 张福生 翟铁华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108-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常态对应用型本科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应用型教育应从德育与校园文化、学科专业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融合创新、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建设等方面进行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中国特色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培养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 陈晓妮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111-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网络在线教育带动教育现代化逐步成为国内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物联网、云计算以及虚拟化等信息技术在高校互联网建设中不断勃兴,拓宽了教育信息数据的来源,将高校网络在线教育工作融合到大数据时代中。文章通过探析大数据时代特征及其与网络在线教育的关系,梳理高校网络在线教育的应用现状,解读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在线教育的应用效果,提升了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能力,革新了高等教育现有的教学模式,促成了高等教育领域内的“马太效应”,完善了现代高等教育的测评体制。
  • 交流平台
  • 张彩霞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113-1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呈现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和谐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个人身心发展及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提出要从加强预防、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以及完善宿舍危机干预体系三方面入手,创建学校-家庭二级横向与宿舍—班级—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四级纵向网络相结合的新的管理模式。
  • 邓素林
    教育与职业. 2016, (4月上): 117-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写作能力是现代人在“不同场所共同需要”的职业核心技术之一,与大学生就业质量密切相关。文章针对社会工作对应用写作能力的需求、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表现及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现状,提出了高校应用写作能力教学改革策略,即确保应用写作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必修的地位,改革教学方法、强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构建新型的师资队伍,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进行适应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