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官方网站!

2016年, 第1卷, 第11月下期 刊出日期:2016-11-15
  

  • 全选
    |
    研究与探索
  • 杨青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学徒制不仅是一种职业教育制度、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要有效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多方面的保障。在建设法治中国和法治职教的大背景下,立法工作是基本前提。现代学徒制立法要遵循合作、平衡和开放三大理念,走外生型、行政中心立法辅助、分散立法到统一立法、地方立法到中央立法之路,在立法内容上重点关注主体要素的准确定位,标准要素的统一、兼容以及支撑要素的有力、公平。
  • 杨艾娜 刘海波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1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对1987—2016 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有关中等职业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词频分析,发现其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低迷期、发展期、混沌期和黄金期。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关注力度低于义务教育但高于高等职业教育,并且高职和中职教育的关注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文章由此提出:制定政策时要全面考虑政策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学生的参与;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完善中高职招生对口衔接的途径,构建科学的职业教育体系;根据区域情况分类制订职业教育的扶助计划和共享计划等。
  • 彭飞霞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15-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育扶贫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级传递”的重要使命,教育精准扶贫既是困扰教育工作者推进扶贫工作的难题,也是工作要求。基于大数据的高校精准扶贫机制,是指依托大数据对高校贫困学生实行精准查找、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效用的机制,它具有精准性、有效性、智能性、反馈性等基本特性。运行机制以建立大数据收集中心为起点,以布局大数据收集系统为依托,以成立协同处理数据中心为手段,对数据进行校准与核实,依托大数据设计精准扶贫方式,建立以大数据反馈的验证机制。此外,其正常运行还需建立供需对接的治理机制,加强与数据的对话能力,拓展扶贫资源和提供自我脱贫机会等作为保障。
  • 赵恒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19-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教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高职创新创业还存在“工具化”“功利化”以及“悬浮化”等问题。深入分析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认知错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机制偏移、支撑平台缺失。据此,应根据职教新常态的现实要求,加快推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重塑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导向;构建“多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参与体系;建立“全覆盖、分层次、差异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专业—就业—创新创业”融会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破解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
  • 张培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24-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范式,“互联网+”正加速改变着现有业态,也改变着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促使职业院校重塑办学特色。文章剖析了我国高职院校“互联网+”办学特色的内涵,并基于社会嵌入性视角,从市场逻辑、大学逻辑、制度逻辑、文化逻辑、技术逻辑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互联网+”办学特色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发展策略。
  • 教育建言
  • 民进中央课题组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28-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未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民办教育应享受的税收扶持政策,导致出现法人属性模糊、税收优惠政策难以落实、适用国家有关学校税收优惠政策的界限不清晰以及民办学校视同企业缴税等问题,为此,建议完善民办教育税收制度,有针对性地制定税收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教育服务,明确营利性学校征税范围比例。
  • 民进中央课题组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30-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分析了当前教育供给侧产品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高端教育需求外溢严重,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的教育服务严重不足等,为此,建议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高中和大学教育多样化发展;创新职业教育的提供方式,提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有效性;强化政府服务与监管责任,引导教育服务业健康发展。
  • 教育管理
  • 吴钰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3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高等教育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文章首先强调了大众化教育与精英式教育存在不同的特点,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的经济效能更加凸显,接着介绍了我国高等教育扩张和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转型存在的转型之困、投资之困、特色之困,存在目标定位趋同、混乱等问题。由此提出高校要适当调整,科学合理地转型;要完善政策设计,重构外部制度;要以质量和特色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现高校的准确定位。
  • 鞠伟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34-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应按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加强内涵建设,围绕“校地互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条主线,建立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的学校发展模式,大力培养先进技术应用人才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 陈正学 谭旭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37-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是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标志,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根本保障。文章以高职院校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为落脚点进行剖析,多维度地分析了高职院校发展对接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角色定位和特点。基于高职院校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优势及不足,给出了五点可资实施的举措,为全面推动高职院校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服务参考。
  • 叶立生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41-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适应经济新常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适应高职教育领域激烈竞争,高职院校必须把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院校作为“十三五”时期的总体发展目标,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全面素质教育推动行动、社会服务功能拓展行动、创新师资团队引育行动、文化魅力校园升级行动、融会国际开放办学行动、民主治校提质增效行动,提高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打造高职教育一线“品牌”。
  • 章永刚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44-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诞生起,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始终是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和难题。实践证明,学校教育主导下单一的、点对点的自由式校企合作模式难以达到预期成效。高职教育需“再行业化”,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文化基础;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回归行业”以及技能培训功能“回归行业”。由学校教育“越界”转变为产教协同“跨界”教育,从根本上确立行业在高职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使高职院校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 张海宁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48-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我国高职跨国分段办学的背景及主要问题,结合国际先进经验与理论,以试点院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美“3+2”跨国分段专本衔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目标和规格、课程体系及课程衔接,在学分互认、资源共享、师资培养、教学方法、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 秦琴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52-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世界工业的快速发展,新时期国家工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工程教育的发展对于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工程教育产学研合作在认识、保障、执行、效果上存在不足,导致合作难以纵深推进。全面理解“政产学研”合作育人的含义,探析影响政产学研合作的核心因素、合作要求及合作标准,改革“政产学研”合作育人的思路与模式,才能真正达到合作育人的目的。
  • 郝俊英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55-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高技能人才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基于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借鉴日本、美国、德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提出促进我国高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一要从内部出发,增加实践技能课程,将专业核心技能纳入课程,强化教师高技能培训,完善奖励制度;二要从外部出发,加大对技能教学的保障力度,通过合资办学深度融合校企技能培训,建立高技能人才的终身学习体系。
  • 禹春晖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58-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资源整合是当前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在此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文章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与摆脱成人教育困境三个维度,分析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整合的必要性,提出当前资源整合在理论研究、规划模式及软硬件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而从探索合理整合模式、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合作培训、共享师资力量、整合无形资产等方面给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在资源整合方面的战略方向。
  • 职业指导
  • 宫法明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61-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指出,为了更好地凸显高校创业教育的功能性,高校需要在创业教育战略上做出转变,将功利性的教育理念上升到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层面上来,并提出就业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途径:构建以战略性为导向的目标体系,构建以系统性为导向的内容体系,构建以基础性为导向的保障体系。
  • 胡蓉 杨彬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63-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缺少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各方缺乏高效的合作与协调,创业法律因缺少配套措施难以落到实处。创业教育是一项庞杂繁复的体系,政府、学校、企业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应在多元供给主体之间构建纵向和横向的协同机制来推动创业教育的顺利进行。
  • 德育研究
  • 孙珊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65-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正确树立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明显的规范效力。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文章在认真把握青年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要求的前提下,旨在从地域文化、课堂教育、大学精神、社会实践和机制构建等方面探索和寻求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以期为高校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 周雪梅 王国忠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68-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院校师生共育的大思政育人模式是指,在新形势下通过构建“一主二辅三育人”的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和“一主二辅三推进”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形成教职工和学生有机互动的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格局,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高姗姗 王素芬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71-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信仰是对某种主张、学说、主义、某人或某物的极度信服和尊崇,具有个体性、超越性、稳定性和神圣性等特点。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一要转变信仰教育的传统思维模式,承认信仰多样性的必要性,明确信仰教育的超越性;二要转变信仰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注重大学生身心特点,确立信仰教育的有机体系;三要净化信仰教育的外在环境,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机协调,分辨和利用网络环境,转变校园文化的功利性。
  • 师资建设
  • 卢荷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74-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双师型”教师就是既能为学生传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培养“双师型”教师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长期发展,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和日本的“产学结合”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文章从内容选择和培养方式选择两方面提出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型”职业教师培养策略。
  • 李可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77-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推动了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的兴盛。但是高职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弱,不能达到现代企业和社会用人的质量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是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通辽职业学院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文章提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可采取导师引领制、轮训培训制、互听互评制、评比考核制四种方式,以全方位提升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职业技能人才。
  • 陈晓梅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80-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从制度层面和现实层面解读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多元化”“两极化”“矛盾化(冲突化)”,揭示导致辅导员职业角色紧张、角色错位、角色冲突、角色失败的职业困境、角色危机。从平等话语权、凸显“教师”身份的角度,提出要加强辅导员的角色建设,即辅导员要深入把握角色内涵,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角色平衡;高校及社会要充分尊重辅导员在教育和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教育主导性和管理服务“共同体”作用。
  • 邸建勇 杨艳梅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84-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体育教师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高校体育的育人效果。文章指出高校体育师资的价值观受到冲击,存在价值观危机,且价值观建设缺乏科学系统性,教师自身缺乏修养。针对这些问题,高校体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高校要完善体育教师队伍价值观建设的管理制度,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
  • 学科教育
  • 胡丽萍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87-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笼统,脱离社会需要,这是制约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应体现应用性、实践性,应拓展培养目标的专业方向,并寻求实现培养目标的合理途径,即构建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拓宽应用心理学的专业方向。
  • 李妍 尚凤标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90-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使高职旅游类专业未来的招生受到更多挑战,也会加速区域内同类专业的竞争。但改革也为高职旅游类专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推动专业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建设、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和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上提供了新契机。
  • 于广敏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93-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立体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生源构成呈现复杂化的态势,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给传统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要进行入学基础测试,细划班级,要制订统一但不失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
  • 海南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95-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企业既赢得了巨大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海外安全挑战,海外安全服务业务需求大,但海外安保管理专业人才紧缺。文章梳理了海外安全管理岗位,明确了岗位职业和典型任务,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结合目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提出应立足高端人才培养规格,开展贯通培养模式;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定位,融入国际化培养模式;立足从职业需求出发的逻辑起点,开展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 谢金艳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99-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给我国的旅游行业国际化发展带来新机遇,同时也对旅游英语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际旅游行业人才在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新需求,并由此提出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新思路。
  • 课程与教材
  • 刘家良 刁畅 王璐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101-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材建设是高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做好教材建设工作,有助于加快教学改革进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改进教材选用体制、健全教材评估制度、优化教材管理方法等路径,逐步解决省属本科高校教材建设中产生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教材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 李清聚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104-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风险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审视和反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视野。文章分析了风险社会及其基本特征,指出了风险社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并进一步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直面西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冲击,在一元和多元之间把握好尺度,实现一元主导与多元渗透的结合;要直面“知识本位”的教学导向弊端,最终实现从注重学生知识向学生的知识、能力并重的转变;要直面“社会本位”的价值定位弊端,最终实现从注重学生社会化向学生个性化与社会化并重的转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
  • 蒋文恬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106-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动态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教材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文章叙述了动态教材的内涵以及发展动态教材的必要性,详细分析了动态教材所具有的教材系统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媒体表现形式的动态扩展性、教材资源内容的动态更新性、教材使用过程的互动性、教材使用评价反馈的及时性和多终端输出等特征,进而提出应从动态教材的建构、动态教材的应用、动态教材的管理和改编、大数据的后台管理等四个方面对动态教材进行具体建设,从而促进动态教材系统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 交流平台
  • 林坚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109-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阐述了“卓越技师”教育理念下加强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分析了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内涵,进而提出应从深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搭建能力提升平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参与竞争的能力等五方面来构建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路径,以期增强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从而实现其高质量就业。
  • 韩晓燕 甄伟锋 付丽娜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111-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媒介素养的含义及对大学生的作用,指出了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应从针对高校教师开展媒介教育,提高教师媒介素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讲座和竞赛等四方面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以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利用媒介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
  • 杨志林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114-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阐述了拓展训练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并从职业规划,熔炼团队、激发潜能,深度体验、发现潜能,反思分享、引导升华四个方面来建构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展训练体系,并提出高校应将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展培训设置为长期课程,以期提升和完善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实现其高质量就业。
  • 张会锋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116-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河南省高校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实际出发,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影响学生就业的多种因素。高校作为专业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坚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完善校企合作,按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加强正确引导,更新学生的就业观念。
  • 郑勇军
    教育与职业. 2016, (11月下): 118-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科生导师制是国内高等院校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模式,也是提高国内本科生教学质量的“助力器”。本科生导师制有助于锻造制度化创新型人才,有助于摒除传统的学分制的弊病,有助于建构良性的师生互动体制。本科生导师制的深化发展需要突出本科生导师制的内在精髓,强化本科生导师制的体制建构,革新本科生导师制的运作模式,创设本科生导师制的奖惩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