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办公
  网上公告 More>>
  关于诚邀拍摄教育与职业大讲堂...
  关于《教育与职业》前208期...
  关于对《教育与职业》前208...
  启事
  2023年重点选题
  2022年重点选题
  2021年重点选题
  2020年重点选题
  本刊声明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中介组织或个人代为组稿,不向作者收取审稿费、版面费等任何附加费用,请广大作者谨防上当受骗。为保护本刊及相关单位、个人的合法权益,本刊特开设查询电话:010-67214710、010-67259952,便于查询稿件信息。同时,本刊亦保留向相关责任人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特此声明!


《教育与职业》杂志社
  相关链接 More>>
 全国政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职业教育社
     资讯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部署。为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我社于8月25日下午,以“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在线上召开了2020教育与职业学术沙龙。本次学术沙龙由《教育与职业》杂志社执行副主编马翠娥主持,中华职业教育社党组成员、《教育与职业》杂志社社长刘华做总结发言,来自职教界的12位专家学者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与其中。
        与会专家学者分别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实践,从不同角度出发,就与职业教育治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在专题报告环节,3位专家高屋建瓴、切中肯綮。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综合研究部主任王烽以“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为题,主要从单轨还是双轨、就业还是升学、“断路”还是“通途”、“独立”还是“融合”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基础,就业导向就是实用技术技能导向,要统筹规划职教本科、明确职教本科的培养规格和目标,科学看待“职教高考”对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意义,正确认识职业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的关系。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党委书记、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孙善学以“在‘双高’建设中提升高职办学文化”为题,主要从如何理解办学文化、如何建设办学文化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指出,办学文化具有先导性、主体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特征,应该基于“双高”建设的新定位,包括类型定位、目标定位、服务定位、专业定位和阶段定位,进一步提升高职办学文化。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以“基于类型本质的职业教育治理问题”为题,主要从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学科地位、职业教育管理职权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他强调,使职业教育从普通教育模式向类型教育模式转变,必须把握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一是跨界,二是整合,三是重构。
在交流讨论阶段,9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精彩纷呈。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刘晓认为,要有职业教育新的实践哲学观,从国家技能形成体系的角度来审视职业教育的内涵、价值与功能发挥;要协调好两个层面的关系,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重要主体的作用,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权责关系;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外部制度环境。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赵蒙成认为,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基点是职业院校,而职业院校组织结构的革新则是“共治”理念在职业院校中落地生根的关键保障。他提出,以组织变革为抓手推进职业院校治理改革,努力克服权力结构改变的难点,并且以学校章程的制定、完善与落实作为突破点。
      北京全道智源教育科技院院长闫智勇认为,目前职业教育治理存在诸多问题,顶层层面包括有类型之名但实际按照层次来对待、投入较大但社会吸引力不足等,微观层面包括专业建设和产业化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不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和生产过程不对接等。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吴一鸣认为,产教融合治理正在走向协同治理,迫切需要“第三部门”的发展和壮大,职教集团应该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理念上的调适和路径上的优化,努力成为职教治理领域的“第三部门”,在治理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祁占勇认为控制权视域下职业教育治理模式并不是彼此独立的,可以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共存,也可以在同一领域不同时期变换。他指出,发包式职业教育治理模式至少从目前来看应是整个中国职业教育治理的一种常态模式,进而提出了在法治框架下职业教育治理的优化路径。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授孙翠香认为,职业教育治理不仅要注重外在治理体系建设,还要关注作为最基层治理单位——院校层面的治理。她提出“追求院校层面的‘善治’,是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这一观点,并提出英国学院的治理经验可以为我国高职院校治理改革提供一定借鉴,尤其是在厘定“以提高学生在校体验质量”为本的高职院校治理理念、明晰高职院校多元治理主体的权力和责任及其边界、强化治理有效性及完善问责制等方面。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吴南中指出,从职业教育治理视角来看,1+X制度给职业教育带了一些转变,主要是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办学目标、整体结构、教学方式、办学内容、整体环境塑造等方面。他认为,要回应1+X制度对教育治理变革的诉求,理顺1+X制度驱动职业教育变革的整体逻辑,并通过消减职业教育治理主体的价值冲突、创新职业教育治理模式、重构1+X制度体系等途径推动职业教育的变革。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陈丽君认为,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存在政策工具整体结构有待优化、多主体共生协同治理不均衡等问题,建议调整政策工具类型结构配置,协同共生主体参与职业教育治理,实现职业教育治理良性循环,推进共生治理系统互惠互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兴洲提出,要探讨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必须明晰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以及现代化的概念限定;而要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还面临很多现实问题。他认为,最为关键的是要弄清职业教育的本质和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研究职业教育,研究职业教育治理。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教育与职业杂志编辑部京ICP备13045389号-1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京ICP备1304538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088号